在寫這篇文之前,我是多么希望這本書是自己策劃出版的,那么我就可以傲嬌地寫一篇文來贊美一下這本書了。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艱難的那一年,將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為這句話被《島上書店》吸引,進而購買閱讀的,至少我是這樣的。
而我可能和其他讀者不同的是,我很好奇,什么樣的內容會配得上這樣一句宣傳語。這句話雖然簡單,但是卻擊中了大部分人的心理,哪個人可以一輩子一帆風順呢?不過換句話說,這句文案對于一本書來說,似乎有點顯得故意夸大了。如果書的內容不夠好,很容易讓讀者失望。雖然我們的神經已經被標題黨鍛煉已久,但是靠夸張的文字賣弄去出版一本暢銷書,顯然是瘋狂的。
我用了端午假期的間歇看完這本書,坦白說,看了沒多久我就被書的內容吸引,忘掉了自己的購買初衷。主人公AJ,一個鰥夫,開著書店的書呆子,其特有的語言風格,有很多熟悉的味道。看書時我帶著兒子在玩海洋球,不負責任的我任由兒子自己玩,我看著書咧著嘴笑、默默地哭。我不知道書中人物的幽默與感傷是不是只有編輯才能更清楚地體會到。
題外話,今天看了一篇關于寶姿的新款發布會的文章,里面講了很多貌似非常大牌的名模和時尚相關人士,但是除了“世界上最會穿衣服的爺爺”Nick Wooster 以外,我一個都不認識。我忽然意識到,每個行業都有個圈子,我們在自己的圈子里面自娛自樂,在圈子中我們看似教主一樣的存在,出了圈子可能只是個符號。
《島上書店》其實就是一個關于出版的圈子如何與普通人聯系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我試圖對比一下我們現實的出版圈,那些讓我們感動的地方,那些吸引我們的地方,或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發。
艾米,一個圖書銷售代表
作為AJ的續弦,艾米原本是一個圖書銷售代表,她與AJ的第一次相遇顯然因為各自閱讀興趣不同而產生了不愉快。艾米向AJ極力推薦一本自己非常喜歡的書《遲暮花開》,但卻是AJ當時并不感興趣的類型。
圖書銷售代表,類似我們的發行人員。書中的艾米每個季度向小島書店寄送書目、上門推薦。按照書中所述,所有和奈特利出版公司相關的她負責的書店她都是這么工作的,而且她需要閱讀書目上的所有圖書,并根據書店老板的喜好進行推薦。比如AJ喜歡短篇小說,但卻有更多不喜歡的類型,比如兒童繪本,比如一個老年人寫的自己的事情。所以艾米在推薦時就比較麻煩。你或許以為只有艾米是這么對待工作的,但事實上,艾米的前任圖書銷售也是如此,甚至和AJ的關系更加密切,他們互相談論自己對圖書的看法與喜好,因為各自看法不同會激烈爭吵。
書中的圖書銷售代表,喜歡圖書,有自己的理解。而他們背后的奈特利出版公司,有自己的作者,出版公司是為了找到很棒的作者和很棒的作品而存在,出版服務是圍繞著打磨與推廣這樣的作品進行的。
AJ,一個獨立書店老板
AJ之所以開這家書店是因為他的前妻。他和前妻都是文學類的博士,畢業后回到前妻的故鄉充滿理想地開了這樣一家書店。和現實情況相同的是,讀者喜歡暢銷書,對文學類作品并沒有那么感興趣。妻子去世后,AJ陷入了生活的混亂,頑固的他對經營書店也失去了興趣,他甚至因為不喜歡讀者的爛品味經常對顧客黑臉。
他成為了一座孤島。
瑪雅的到來讓他重新與島上的人建立了聯系。起初島上的人是因為關心瑪雅,但是漸漸地,各種讀者自發組織的讀書會建立起來,甚至有警長讀書會,小島書店成為了島上的地標,成為了島上人定期交流的地方。
最有趣的就是對警長變化的描寫,從一開始不喜歡讀書,為了來看瑪雅找話題而開始看書,到后來作為警長讀書會的組織者,這一系列的變化都讓人覺得讀書是那么美好。直到最后AJ讓他講一個故事時,我覺得是讀書讓一個人從無趣變得充滿了想象的活力。
盡管后來AJ的經營開始變得走上軌道,但是從始至終,這家書店并沒有成為一個很賺錢的地方。從讀者的角度,我們感受到的是島上的每個人,包括經營小島書店的一家子的人生變化,幸福溫暖,但卻與經濟條件無關。
端午期間參加做書組織的在庫布里克書店舉辦的“書店的影像詩”的活動,最后書店店長大寶回答問題時說,一個北漂,一個月賺2000元也好,一個月賺10000元也好,我們都有自己的活法,看你選擇哪一種。獨立書店也是如此,看上去很美,但是背后的辛酸只有開店的人才能知道。但是當我們聚集在書店,一起在討論著什么,一起在交流著什么的時候,這份感覺,可能用金錢是無法獲得的。
我們幸福,與金錢無關。
不過也正因如此,我們需要活得更好,讓更多的人,可以加入進來,對書感興趣,因書而快樂,這才是圖書、書店、出版者存在的意義吧。
《遲暮花開》,一本書和它的作者
這本書是艾米非常喜歡的作品,AJ因為這本書才與艾米建立了人生的聯系。然而,讓艾米無法接受的是,這本書并不是宣傳中的紀實文學,而是虛構的小說。在小島書店舉辦作者見面會的時候,為了隱瞞這個騙局,真的作者請了一個演員來扮演自己。見面會后,真的作者遲遲未走,我想她是在感受這本書給她帶來的滿足,不舍離去。
一本書,給作者帶來的最大收獲到底是什么?
一本書,給出版者帶來的最大收獲到底是什么?
書的結尾,警長夫婦以自己的方式讓小島書店繼續經營著,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與希望。這個小島不能沒有書店,我們的世界也不會沒有書店,我相信。
回到《島上書店》的文案,除了那些獲獎信息,其他最吸引人的幾條文案與推薦如下: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一個失去了一切的人,如何重新找到牽掛,書,愛情,宴會和歡笑,以及一切美好生活。
《島上書店》寫的是書店老板的一生,但真正講述的,是全人類的閱讀、生活和愛。
《島上書店》是一本關于全世界所有書的書,寫給全世界所有真正愛書的人。
《島上書店》充滿驚喜與感動,關于生命的轉變、人生的第二次機會,以及我們為何而讀、為何而愛的無法抗拒的理由。
其實這些都沒有文章開頭那句文案吸引人,但這凸顯了編輯的能力,而這也是一個編輯甚至出版者最難提高的部分。就像那本《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日文原版叫做《小花的味增湯》。單看原版書名,我想很多出版者都不會考慮出版了,僅僅是內容很感人似乎已并不足以出版一本圖書,感人能帶來多少讀者?而對于編輯,還能感受到這份感動的編輯,請一定要鍛煉自己,努力提煉出書中最動人的部分,并表達出來,傳達給讀者。
保持與世界最本真的思想產生共鳴的能力,并想盡方法,用自己的方式去傳播它,哪怕是最笨拙的方法;與作者交流,與讀者交流,與每個人交流,讓圖書作為載體,書店作為媒介,讓自己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橋梁,這是這個職業最有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