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型分析:結構分析
Case:把利潤表所有項目÷銷售收入(Operating income)占收入的比重
固定資產占 60% 很有可能是制造業
應收款也很大(行業競爭很大,東西不好賣)
比率分析/現金流分析
比率分析:比率分析就是我們認為原始的報表的數據,可能不能夠充分的描述這個企業的狀況,所以我們還需要把財務數據之間做一些加減乘除,得到一些新的數據,那么這些新的數據我們就叫它比率
趨勢分析:Trend analysis(time-series analysis)同一公司各年度財務數據的對比分析
比較分析:Comparing analysis(Cross-sectional analysis)不同公司財務數據的對比分析
二、盈利能力分析
1. 比率分析:(報表本身數據告訴不到我們想要的)
常用比率:毛利潤率、凈利潤率
毛利潤率=毛利潤/收入
凈利潤率=凈利潤/收入(若為12%,賣出 100 塊東西,收入 12 元;賣出100億,收入12億)→不同規模的公司就可以比較了
利潤率反應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利潤表的漏斗是長方形直的還是斜的)(效益的概念)
2. 總資產報酬率
投入這么多資源可以賺多少錢?→投資回報的概念
* 收入/總資產叫做總資產周轉率(效率的概念)
(投入公司是一筆錢,變成各種資產,最后又賺到錢,周而復始)
三、營運能力分析
1. 我們把周轉率的指標叫做營運能力 Operational capacity
2. 每一種資產都可以計算周轉率
某項資產的周轉率=收入/某項資產
The turnover ratio of an asset=income/a specific asset
3. 存貨是例外!
成本/存貨=存貨周轉率
*產品生產出來就變成存貨,賣掉就變成營業成本
4. 營運能力的計算的分子都是利潤表的數字,分母是資產負債表的數字
利潤表是時段數據,資產負債表是時點數據
*資產用當年平均水平=(期初資產+期末資產)/2
* 我們簡化就用期末資產去計算
5. 周轉率單位為:一年周轉多少次
可以推導出周轉周期(周轉一次多久)
6. 凈資產報酬率=凈利潤/股東權益
(為什么不用總資產報酬率?因為總資產=負債+股東權益,股東只care自己的)
* 股東權益也叫凈資產
四、短期償債能力
1. 償債能力 Solvency 負債分兩部分(流動 1 年內與非流動 1 年外負債)
① 短期償債能力(Short-term solvency)→加入需要付給供應商的應付款,首先想到可以得到現金的地方:賣出存貨+收回應收款→都是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比率
(越高償還流動負債能力越強,假設所有流動資產轉眼能變成流動現金)
所以保守一些的選擇:排除! 存貨! (賣出后變成應收款后變成現金)
* 保守估計:(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速動比率
2. 流動比率等于多少合適?
是不是等于1合適?兩大問題:
* 急著把貨賣掉很可能要打折+應收賬款很可能有壞賬
* 即便所有的都能變現,但手頭沒有現金了,沒有存貨了,沒有原材料,你沒法經營了
3. 所以流動資產扮演兩個角色:
* 償還流動負債
* 日常經營的營運資金
(等于1是償債有風險,營運也是不足的)
* 是否流動比率=2 就可以了呢?
該圖說明:
* 健康公司平均水平在 3-4(于美國是正確的)
* 中國的同學就不對了,中國平均水平是 1-2→中國銀行不傾向給企業長期貸款,很多短期貸款都其實是長期貸款的替代方式(企業償還流動負債最重要的一個項目:短期借款→其實是借新的短期借款,借新債還舊債,并不是流動資產,只要不出現嚴重問題,行業大背景沒有問題,經濟沒有蕭條之類的)
* 所以在中國把短期借款這個負債扣除,流動比率就會大大提升
五、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② 長期償債能力(Long-term solvency)
長期負債怎么償還?
長期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是不是賣掉長期資產?SB!當然不是
長期負債兩個核心問題:
1. 償還利息
* 企業用什么償還利息?
用賺的錢去償還→凈利潤(已經扣除了貸款利息了)
利潤表中扣除了一個財務費用(包括貸款利息)
所以要用償還利息前的錢去計算即:息稅前收益(支付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 息稅前收益=凈利潤 +income tax+利息 interest
* 息稅前收益÷利息費用=利息收入倍數
利息收入倍數→我賺的錢夠我還多少次利息
2. 償還本金
* 需要一個長期積累
最常用的/也是最粗糙的方法:
總負債÷總資產=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財務杠桿
杠桿起到放大作用,財務杠桿放大企業的資金
股東用負債放大手上的資金,自己一分錢不出,全部都是債權人最好(股東與債權人博弈的結果)
考察中國所有上市公司水平:平均 45%
* 資產負債率比較高:
重資產的行業,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還有企業有大量的資產可以用來抵押
航空公司 80%負債
* 資產負債率比較低:
流通性企業、輕資產的新興企業
附錄:名詞解釋
1.趨勢分析(Trend analysis)是指將實際達到的結果,與不同時期財務報表中同類指標的歷史數據進行比較,從而確定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變化趨勢和變化規律的一種分析方法。
2.比較分析法(Comparing analysis)是指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關經濟指標的對比,確定指標間的差異,并進行差異分析或趨勢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
3.毛利率(Gross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營業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
4.凈利潤率(Net profit margin)又稱銷售凈利率,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是扣除所有成本、費用和企業所得稅后的利潤率。
5.營運能力(Operating Capability)是指企業的經營運行能力,即企業運用各項資產以賺取利潤的能力。企業營運能力的財務分析比率為各種資產的周轉率,如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等,以及相對應的周轉周期。
6.總資產周轉率(Total Assets Turnover)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業務收入凈額同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總資產周轉率是綜合評價企業全部資產的經營質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周轉率越大,說明總資產周轉越快,反映出銷售能力越強。
7.應收賬款周轉率(Accounts Receivable Turnover)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應收賬款轉化為現金的平均次數。應收賬款周轉率是銷售收入除以平均應收賬款的比值,也就是年度內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它說明應收賬款流動的速度。用時間表示的周轉速度是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也叫平均應收賬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現期,表示企業從取得應收賬款的權利到收回款項、轉換為現金所需要的時間,等于 365 除以應收賬款周轉率。
8.流動資產周轉率(Current Assets Turnover)是銷售收入與流動資產平均余額的比率,它反映的是全部流動資產的利用效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是分析流動資產周轉情況的一個綜合指標,流動資產周轉的快,可以節約資金,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9.固定資產周轉率(Fixed Assets Turnover)是指企業年產品銷售收入凈額與固定資產平均凈值的比率。它是反映企業固定資產周轉情況,從而衡量固定資產利用效率的一項指標。 該比率越高,表明固定資產利用效率高,利用固定資產效果好。
10.存貨周轉率(Inventory Turnover)是企業一定時期主營業務成本與平均存貨余額的比率。用于反映存貨的周轉速度,即存貨的流動性及存貨資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業在保證生產經營連續性的同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11.投資回報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是指通過投資而應返回的價值,企業從一項投資性商業活動的投資中得到的經濟回報。
12.凈資產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ROE)又稱凈資產利潤率,是指利潤額與平均股東權益的比值,該指標越高,說明給股東(所有者)帶來的收益越高;凈資產收益率越低,說明企業股東(所有者)的獲利能力越弱。該指標體現了自有資本獲得凈收益的能力。
13.總資產報酬率(Return on Assets/ ROA)又稱總資產利潤率、總資產回報率、資產總額利潤率。用以評價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總體獲利能力。
14.償債能力(Solvency)是指企業償還長期債務與短期債務的能力。償債能力是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承受能力或保證程度,包括償還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的能力。
15.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是指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
16.速動比率(Quick Ratio / acid-test ratio)是指速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它是衡量企業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變現用于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速動資產中一般不包括流動資產中的存貨、1 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及其他流動資產。
17.息稅前收益(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即 EBIT)是扣除利息、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18.利息收入倍數(Times interest earned/Interest Protection Multiples)也稱利息保障倍數,是指企業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之比,又稱已獲利息倍數,用以衡量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業支付負債利息能力的指標。
18.資產負債率(Liability /Asset ratio),又稱財務杠桿(Financial leverage),是企業負債總額占企業資產總額的百分比。這個指標反映了在企業的全部資產中由債權人提供的資產所占比重的大小, 反映了債權人向企業提供信貸資金的風險程度, 也反映了企業舉債經營的能力。
附錄:財務分析方法匯總
一、 同型分析
資產負債表的同型分析為資產負債表的每個項目除以總資產,利潤表的同型分析為利潤表的每個項目除以營業收入。
二、 比率分析
1、盈利能力
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
凈利率=凈利潤/營業收入
2、營運能力(本課程中均采用期末資產數額計算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收入/[(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5/應收賬款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營業成本/[(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存貨周轉天數=365/存貨周轉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期初流動資產+期末流動資產)÷2]
流動資產周轉天數=365/流動資產周轉率
固定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期初固定資產+期末固定資產)÷2]
固定資產周轉天數=365/固定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期初總資產+期末總資產)÷2]
總資產周轉天數=365/總資產周轉率
3、償債能力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利息收入倍數=息稅前收益/利息費用=(凈利潤+所得稅+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通常用財務費用代替利息費用)
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
4、投資回報(本課程中都采用期末總資產或期末股東權益計算)
總資產報酬率=凈利潤/[(期初總資產+期末總資產)÷2]
(另一種計算總資產報酬率的方法是息稅前收益/[(期初總資產+期末總資產)÷2])
凈資產報酬率=凈利潤/[(期初股東權益+期末股東權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