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經常看到有些寫作者在網上發表文章,這個說自己一年讀了二百多本書,那個說自己平均一天讀一本書……一個比一個牛,好像只要讀書速度快就一定很厲害很有收獲的樣子!
果真如此嗎?
如果你是一個書法愛好者,你就會明白,無論你一年讀了多少古今名家的書法名作,對你的書法水平提高也不會很大。
為什么?因為書法是一項技能,一本字帖,需要反復地心摹手追,不斷地用心臨摹,讀帖與練帖相結合,理論聯系實踐,才有可能從整體布局、字體結構、一筆一劃從形似練到神似,內化到心里,體現在筆下。單一本碑帖練習的時間,也許是一年半載,甚至是三年五載,才會練有所成!
你一下子讀了很多書法作品,那只是欣賞,只能提高欣賞水平,不能提高實際的書法水平。
寫作也是一項技能,與書法相似。你讀書一目十行,囫圇吞棗,狼吞虎咽,淺嘗輒止,除非神童,否則對寫作起不到很大作用。
我以前業余也讀了不少書——四大名著,歷史演義,古文精選,現當代文學……沉醉于文字的美,少年壯志欲拏云。在讀了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和金庸、梁羽生的一些武俠小說后,因有一次在雜志上讀到一篇文章,說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就出版了他人生的第一部武俠小說,而受到強烈刺激。于是豪情滿懷、不自量力的我,心比天高地也想要寫一部武俠小說。結果可想而知,叫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形容也不為過,無法開頭。
你讀了無數本武俠小說,如果只是速讀欣賞,走馬觀花,將永遠也寫不出一部自己的武俠小說。
相反,我反復讀過的那些唐詩宋詞、古代散文,倒時不時還會在腦海里泛起優美的語句,讓我欣喜。
閱讀有精讀和粗讀之分。只是欣賞,粗略快速閱讀一遍也可,得到美的享受;若是要有益于寫作,必須將你喜歡的句段,反復讀熟甚至背誦,才能運用自如,舉一反三;如果要動手的,比如關于電腦操作、組裝等各種需實踐的書,你就必須邊讀邊練,實際行動,才有效果。
學富五車,博覽群書是不錯,但如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貪多求快無益于寫作,不要說你一天讀一本,就是一天讀十本書也是如此。因此,那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改成“精讀超萬本,寫作如有神”才貼切,你以為如何?
古有人漢書下酒,今有人專研三國,歷代都有人鉆研《道德經》《孫子兵法》等書,這些都是精讀書的典范。
有些人熱衷讀雞湯文,看似很有道理,但常自相矛盾,東鱗西爪,散碎零亂,讀了終究什么也記不住,毫無作用。為什么?每個人的價值觀都可能不一樣,你只有持續讀某個作者的文章,三觀才可能銜接完整,不會自相矛盾。
取法于上得其中,取法于中得其下。所以書和文章盡量要選擇高質量的讀!低質量的寧愿不讀。閱讀貴精而不貴多,在深度理解消化好的基礎上,再求博求廣!
現在,還有一些人經常寫文章介紹自己是如何的好學,參加了一個接一個的培訓班,業余做了一件又一件賺錢的事情,是如何如何的成長進步……為自己的能干多藝,頗為驕傲自得!
是的,人很能干,博學多才,大概世人都會羨慕和喜歡!這使另外很多人都焦慮自己不能干,也想方設法要去多學幾技之長。
這樣的做法好嗎?
以前的江南農村家庭,為了能自給自足和多賺錢,都會多種經營,既種水稻,也種各種蔬菜水果,既養雞、鴨、鵝,還養豬、狗、牛等牲畜,規模都不大,特點是小而全。一天到晚,看起來忙個不停,永遠有做不完的事,但什么都不專業,效益低下,收入依然少的可憐,有時甚至連溫飽都成問題。
當前,有些公司可能就做一種產品或一類產品,但規模宏大,技術精尖,特點是大而專。自己專業專注做最主要的事,其他次要的事讓別的工廠代工,效益最大化。
比如在手機行業中,美國的水果品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連續多年每年只出一款,但現在分大小兩種,都是旗艦級別的手機。雖然在我認為,水果的手機配置并不高,物非所值,近來創新能力下降,銷量也下降不少。但饒是如此,根據最新機構報告,在今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總利潤中,水果一家占到了九成,這就是大而專帶來的巨大成功。
相反,日本索尼、臺灣HTC、芬蘭諾基亞等,這些曾經手機中的著名品牌,都或多或少是因為實行機海戰術,同時生產高中低檔產品,做全沒有做專,而面臨虧損倒閉或已經倒閉的境遇。
人其實和企業的性質是相似的,做事貴專不貴雜,人生有所為,有所不為。人都可能會有廣泛的愛好,但不可能樣樣俱精,所以要適當放棄次要,抓住主要的事情做好。
你也知道,大部分人的精力有限,不能同時在多個領域出類拔萃!奧運冠軍們大都只能在一個領域內奪冠。所以,乒乓球單打冠軍馬龍不會去兼練羽毛球;跳水冠軍吳敏霞不會去兼練游泳;羽毛球單打冠軍諶龍不會去兼練網球……
因為專業,才能卓越!追求極致,方可成就!
認識一位國外留學歸來創業的老板,聽人說會三四個國家的語言,但細聽下來,和老外交流所用的英語也不是很純正,甚至,連自己國家的普通話都說的不太標準,明顯帶有方言腔調。
中國的方言很多,普通話、閩南語、粵語、客家話、四川話、廣西話、河南話、東北話……你要是不信,去同時試學一下這其中幾種,看你能不能都說的流利純正?
很多人拼命地學英語,卻對自己國家的漢語一知半解,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認知?本來是同等重要的事情,為什么要厚彼薄此?甚至舍本逐末?
你會發現,因殘疾人的行動受限,卻有一些殘疾人的成就遠遠超過正常人,這就是專業專注做事情的結果。
“當代保爾”張海迪的事跡想必很多人知道。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知識,用頑強的意志粉碎了醫生對她生命長度的預言,不斷拓展生命的高度。為了“生命的最終意義是要努力實現在精神上的追求”,她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寫作中,一寫就是多年,成了自學成才的作家,出版了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天長地久》,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我的德國筆記》等,翻譯了《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麗貝卡在新學校》等外文著作。
試問,有幾個健全人能做到張海迪這樣的成績?時間管理,專心專注、堅持不懈是何等的重要!
今天的高中生、大學生,因為要應付考試,必須不能偏科,才能取得好成績。但走上社會,則應該有側重點的去追求自己的事業,才會有所成就!就像比爾·蓋茨,一生就只重點做一二件事情:編程寫軟件設計操作系統,做慈善事業,改變生活,造福人類;就像優秀的武術家,善于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到一拳一腳上,優秀的人也都善于把精力,用在自己最擅長的一二件事情上,直至卓越!
澳大利亞的尼克·胡哲,雖然天生沒有手腳,但是有一幅好口才,和一個聰明的大腦,臉上總是洋溢著自信的微笑,眼睛閃爍著動人的神采。他沒有辦法做別的事情,只有選擇用口演講。他走遍全球,曾在澳洲、美國、加拿大、中國、新加坡、南非、哥倫比亞、印度等25個國家和地區演講,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人們,只要用心愛自己和這個世界,再大的困境都能超越。在多年的努力后,他成了一名全球知名的勵志演講家,并且美夢成真地娶妻生子。專業專注,幫助尼克超越了大多數的健全人,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取得非凡的成就,激勵了無數的健全人。
幾年前我在一個公司的培訓中,了解到尼克的事跡。當培訓老師講完把PPT投影儀關掉后,黑暗的現場幾十個成年人抽泣聲一片,有的甚至放聲大哭……很震撼!震撼的驚天動地!很慚愧!慚愧的無地自容!很感動!感動的無以復加!我們大多數四肢健全的人不能做到的,一個沒有手腳的男人卻做得那么優秀!
自以為聰明好學,愛好廣泛,四肢健全,頭腦發達的我們,天天不是沉醉在聊天、看電視劇、看小說、玩游戲、玩手機里……就是沉迷在各種拼命賺錢的路上,勾心斗角,營營茍茍,雜念眾生,無時或忘,失去了心靈自由……如此輸給殘疾人也是順理成章,不能集中時間和精力做一二件有意義的事情,怎么會有成功的可能和理想的實現?
人,雖然要博學,雖然要試錯,但贏在人生,做事貴專不貴雜,一定要有頂尖意識、精品意識,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全力以赴地力爭做到最好!
目標,是用來實現的!也是用來超越的!
路漫漫其修也遠,請讓我們上下而求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