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認真真學會走路,跑起來可能會踉蹌。
學習的過程,還是一步一步、穩扎穩打比較好。
可能的話,最好吃透每一個細節。因為前進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在以之前的知識結構為基礎,構建一個知識體系,如果地基不夠穩,這個體系很容易就會坍塌。
如果某個點沒有一次啃透,之后再來細細研究的時候,花費的功夫可能會比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所花費的功夫要大。
這有點像在學校時經歷過無數次的考試:可以每一題都仔仔細細地盡量一次做好;也可以比較快地做完,再回過頭來檢查。
依我的經驗,把精力放在「把題目一次做好、做對」所帶來的收益會更高一些。因為檢查的時候,頭腦中仍留有第一次做題的理解,心思沒辦法做到像第一次看到題目時那么細致。
至少我是這樣。
當然,我相信有人可以做到又快速又準確。
但假如一定要面臨這兩個選擇的時候呢?因為一般說來,把每個細節做好必然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
為了趕最后期限,交出一份尚可的作品也無可厚非(在最后期限到來之前仍有時間,但不那么情愿花費更多的時間,因為已經那么累了,況且也有了可以交差的作品)。最關鍵的地方在于,假如你這么做了,之后是否還會再花力氣去完善它?
而再假如你每一次都花了比較多的時間把事情一次做好,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你花的時間會越來越少(技能的熟練、流程的熟悉),作品質量依然在比較高的水準。
不讓自己跑起來,就不能很好地學會走路。
我覺得這像是說:「跑」是你的目標;怎么「走」是你為了這個目標,所做的努力、所做的事的風格。
想跑起來,卻不在乎怎么走的話,可能會在吃了很痛的一跤后,想起來「為了跑,怎么走」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