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撰:史遇春
綜述
十里秦淮是南京繁華所在,一水相隔河兩岸,分別是南方地區(qū)會試的總考場江南貢院,另一畔則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著名的有舊院、珠市。
秦淮八艷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區(qū)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藝名伎。秦淮八艷的名號最先見于余懷的《板橋雜記》,其中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六人,后人又加入了柳如是、陳圓圓而稱為秦淮八艷,又稱“金陵八艷”。
顧橫波生平
顧橫波(公元1619年~公元1664年),原名顧媚,又名眉,字眉生,別字后生,號橫波,應(yīng)天府上元縣(今江蘇省南京市)人。擅音律,工詩善畫,尤長畫蘭,能出己意,所畫叢蘭筆墨飄灑秀逸。
后金天命四年(公元1619年)出生。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顧橫波嫁龔鼎孳,洗盡鉛華,改名換姓為“徐善持”。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下京城,龔鼎孳與顧橫波闔門投井,未死,被俘虜,受拷掠。龔鼎孳接受直指使之職,巡視北城。五月,龔鼎孳降清,仕途亨通,為三朝之臣,一直做到禮部尚書。
顧橫波開始曾勸丈夫忠君守節(jié)、以死殉國,可龔鼎孳舍不得自己的前途和美滿的家庭。龔鼎孳正室董氏因已授明朝誥命,她將清朝封號讓與顧橫波。顧橫波接受封誥,成為“一品夫人”。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冬,顧橫波一病不起,卒于北京鐵獅子胡同。龔鼎孳在北京長俸寺建妙香閣以紀(jì)念。
顧橫波軼事
據(jù)傳,先有一位與顧橫波私訂終身的才子,由于她的背盟殉情而死。后來,顧橫波那位仕于明朝,晚節(jié)不保,轉(zhuǎn)而事清的丈夫龔鼎孳常對人說“我原欲死,奈小妾不肯何”。究竟是龔鼎孳惜命愛官,還是顧橫波教唆丈夫,這段歷史公案,需要方家考證了。
顧橫波居于眉樓。那么,眉樓是怎樣的景狀?
“綺窗繡,牙簽玉軸,堆列幾案;瑤琴錦瑟,陳設(shè)左右,香煙繚繞,檐馬丁當(dāng)”。
當(dāng)時人戲稱眉樓為“迷樓”。
有人說“迷樓”之稱,是因?yàn)轭櫃M波的風(fēng)流迷人,訪顧者無不為之神魂顛倒。此說實(shí)屬望文生義。
“迷樓”本系隋煬帝時建于揚(yáng)州的別院,因該處“曲折幽深,閣樓錯落,軒簾掩映,互相連屬,如仙人游”,故名“迷樓”。
以“迷樓”戲稱“眉樓”,始作俑者是江南才士余懷。當(dāng)時,他對橫波一往情深,所言當(dāng)為褒意,指“眉樓”建筑巧奪天工,布置匠心獨(dú)具,觀之仿同仙境。此譽(yù)一出,即不脛而走,廣為延用。
顧橫波個性豪爽不羈,有男兒風(fēng),在秦淮八艷中與柳如是較像,時人嘗以曰“眉兄”呼之,頗似柳如是之自稱為“弟”。但較之柳,又多幾分任性嫉俗。
相傳,當(dāng)時的理學(xué)家黃道周(后抗清殉節(jié)于江西)嘗以“目中有妓,心中無妓”自詡,東林諸生乃趁其酒醉時請顧橫波去衣共榻,試試他是否真有柳下惠的本事。這個傳聞未必盡實(shí),卻反映出時人眼中顧橫波不以世俗禮教為意的作風(fēng)。她的這種我行我素,毫不在乎世人眼光的作風(fēng),恐怕是她后來能與江左才子龔鼎孳緣定三生、比翼齊飛的重要原因,然而,她的備受爭議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這種個性招致的惡果。
顧橫波才貌雙絕,有“南曲第一”之稱,自然廣受風(fēng)流名士們的青睞,以致眉樓門庭若市,幾乎宴無虛日,常得眉樓邀宴者謂“眉樓客”,儼然成為一種風(fēng)雅的標(biāo)志,而江南諸多文宴,亦每以顧眉生缺席為憾。
詩集
《海月樓夜坐》、《花深深·閨坐》、《虞美人·答遠(yuǎn)山夫人寄夢》、《千秋歲·送遠(yuǎn)山夫人南歸》《柳花閣集》等。
畫作
《蘭花圖》扇面、《九畹圖》卷、《叢蘭合卷》(與范玨合著)、《墨筆蘭花》。
評價
據(jù)清余懷《板橋雜記》記載,顧橫波“莊妍靚雅,風(fēng)度超群。鬢發(fā)如云,桃花滿面;弓彎纖小,腰支輕亞”,工于詩畫,尤善畫蘭,個性豪爽不羈。
龔鼎孳題詩:“腰妒垂楊發(fā)妒云,斷魂鶯語夜深聞;秦樓應(yīng)被東風(fēng)誤,未遣羅敷嫁使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