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累……迷茫……沮喪……
當80、90后進入30至40歲區間時,父輩們曾經的那些老話似乎都在得到某種驗證,所以我們急切地想要改變但完全又不知道能實現的目標是什么,吃撐了睡不好總生病還被騙,不知道是一種什么魔咒在一代獨生子女身上附體。結果、離婚、二胎、買房、教育、醫療一連串的城市問題都洶涌澎湃地左右著我們的生活,突然覺得父輩們還算幸福,70年代的人更是活得很美好。當物欲被滿足部分又無法升級后,我們開始權衡生活的本質,在思量為啥活著這般。
改革開放突破40年,經濟發展帶來的一切都徹底改變了前人經驗值的有效性。不忍對父母說他們不懂當下的規則,而現實就是那么清晰殘酷地讓我們在某些家庭事務里與他們摩擦,誰不是摸著石頭過河,更何況暗流和暗礁簡直就是防不勝防。多久沒有抬頭傻傻看星空?因為霧霾和光污染在城市里根本看不到;多久沒有沉浸穩穩看本書?因為忙啊和壓力大根本沒心思;多久沒有認真靜靜陪爸媽?因為累啊和忙小家根本沒時間……請問,什么才是真的重要的,你理性衡量過么?看起來一直往前面奔跑,這些忙究竟為了什么?加薪?升職?幸福?快樂?為什么覺得越忙越沒有存在感?我想也許只有慢下來才能覺得一個饅頭都很香、一碗薄粥也好喝。可惜看起來醒著的時間都被無謂的事情消耗了,我們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或者說我們就沒有審視過自己,所以不愿放棄當然無法得到。
城市里人多車多欲望多,每個人都被無形的壓力籠罩,不管哪個階層都會有焦慮。山珍美味都吃膩了,摸著渾圓的肚子哭著喊著減肥,然后還在燒烤火鍋奶茶。究竟是什么鬼在附體,我們無法享受平淡享受清靜?究竟是什么力在作祟,我們無法關心自己對話內心?我覺得就是道家說的沒有順勢而為,我們總是逆著身體扭著精力去追逐一些可能并沒有用的東西,不僅僅是欲求不滿,是根本不知道欲求為何?!不需要的或者達不到的,真的得到了能罷手么?欲望本身就是鴻溝,永遠填不滿;克制有節才是根本,永遠都不晚。可惜……在這個買買買的氛圍里,誰能不消費?金錢不是限制了我們的想象,是刷新了我們的欲望。所以哪怕我們很努力地得到了兒時夢想的生活,我們仍然不快樂。
現在的我們不拜神不信教更不學習,所以中華智慧都被壓在了我們強大的成功學下面。一切向錢看、一切向利益看、一切向賺更多看,拼房拼車拼包拼表、拼爹媽拼學區拼考級拼出國……我貌似什么都沒有也就跳出來看看,這一切真是你們想要的?在這個奮斗過程里你們的快樂和動力>勞累和疲倦?最后一句為了小孩都值得?問過小孩真的想要這些么……我沒資格這么說,畢竟我沒有小孩。我也慶幸沒有生一個孩子讓她或者他來這個競爭力爆棚的世界,能過好此生可能是我需要面臨的問題了。償還房貸、贍養父母,在我看來就是妥妥的壓力了,還要在自己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太多周圍的故事表明青壯年的過勞死、積勞疾,可又有多少人能夠不為五斗米折腰?要活下去就必須工作賺錢,要成家立業需要物質基礎,然后我們在自己的階層里接受著周邊的規則,哪怕我們可以放棄,但往往我們選擇勇往直前。
恢復覺知是一個過程,我們現在富了,會想健康、創造層面的問題了,唯獨忘記好好回望一下初心和起點。其實真的可以走慢一點,聽聽自己的呼吸、嘗嘗食物的原味、看看古人的文字、品品野茶的苦澀,或許我們能給自己一個交代,一個讓自己過得更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