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版的《射雕英雄傳》正在熱播。據說劇中的音樂致敬了83年的那一版,據說當年貴氣,瀟灑的小王爺儼然已成了黃老邪,據說主角的演技都還在線。然而作為一個執拗的七零后,無論哪個新版本如何演繹,我都不會去多看一眼,因為83版的“射雕”早已在心頭磨成了朱砂痣,永遠揮之不去。
? 我一直很堅持地認為,在我的少年時期,沒有在電視屏幕上完整地看過《射雕英雄傳》,是生活篇章里最大的遺憾。
? 劇集熱播的時候我正在讀初中,家里對學習要求很嚴,只有在周日里才可以看電視。所以在射雕播出時,我只完整地看了前三集。然而就是那一晚的觀影,一顆少年敏感的心,輕易地被神秘莫測的武俠世界擊打得躁動不安。蕩氣回腸又令人熱血沸騰的配樂,光怪陸離的武功招式,瀟灑出塵的人物造型,恐怖詭異的梅超風,一個一個都深深地刻入腦海,我再也不能欣然于平靜無味的現實世界了。
?而射雕的影像在我的記憶里永遠定格于郭靖長大成人后,從蒙古包里走出來的場景,其余的都是一些斷斷續續的鏡頭了。段王爺伸出一陽指,刺目的光線熄滅了蠟燭;歐陽鋒拿出青蛇擦他的釣竿;老頑童撅著白胡子搓身上的泥丸;郭靖使出變幻莫測的降龍十八掌……支離破碎的片段永遠勾勒不出武林的長卷,那種摯愛和渴求注定只能殘缺了。
? 在電視劇播出的漫長時間里,每天課間休息時都能聽到同學們在熱切地議論昨晚的電視劇情。有真實可信的,有添油加醋發揮的,也有言之鑿鑿做劇情預告的-----郭靖的扮演者姓黃啦,黃蓉的扮演者姓郭啦,歐陽克是西毒的兒子啦,華山論劍的結果啦。。。。。我坐在座位上聽到周遭熱鬧的聲音,卻永遠沒有參與的內容和底氣,只能默默捕捉錯過的情節和結局。那一刻我是失落和冷清的,那個衣袂飄飄的世界不屬于我,那些場景和表演我無法欣賞,但內心的向往卻始終按耐不住。“輾轉反側,寤寐求之”,大約說的就是這種感覺吧。
? ?等到暑假來了,可以不受限制地看電視了,但射雕卻已完結,我只看到郭靖和黃蓉騎著馬兒遠去的背影。那時候沒有互聯網,沒有錄像帶,播放結束了,就難有重溫的機會了。在那段青澀時節里,我再也沒有酣暢淋漓地看過這部劇,我的記憶里仍是三十年前的那些跳離的面容和身影。從那以后乃至于現在,只要看到“射雕”兩個字,心里都會泛起絲絲痛,絲絲痛的感覺。
?到了高中,在翁美玲香消玉殞后的幾年,我后知后覺并不可遏制地喜歡上了這個永遠的俏黃蓉。在高考最緊張的那幾個月,在零用錢很少的情況下,我穿梭在縣城的大街小巷,尋找各種各樣她的貼畫。只要那一版畫面里有一張我不曾擁有的照片,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買下。同學問我,你怎么會記得?我自豪地說,我就能記得。這個過程一直延續到合肥的七桂塘,延續到阜陽的古商城,知道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攤檔上再也沒有貼畫的存在。她的照片貼滿了影集,我為她殷勤地寫詩,把照片貼在床頭,只要每天有幾分鐘看到她明媚和嬌俏,我想我就是幸福的。
八十年代的追星沒有貼吧,沒有圖片報道,沒有演唱會,沒有接機。只有小攤子上的貼畫和偶爾的雜志介紹能滿足一顆雀躍的心。但這種歡喜卻是單純的,持久的,不忍丟棄的。直到今天,翁美玲的兩本畫片集還靜靜地躺在書架的一隅,多次搬家,它都是我首先歸納的物品,有了它,那曾經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便沒有遠離。
兩年前,家對面的樓盤搞活動,請來了黃日華。我知道這個消息,我卻沒有走到現場。只是在廚房的窗戶里遠遠地看著,卻也看不清人群里他的樣子。
現如今,網絡已發達到可以任意懷舊,隨手點擊的時候,我卻沒有了興致和勇氣去重溫這部劇。因為塵封世界里的美好和溫暖有太多主觀的感受,過了那個時間點再拿出來撫摸,恐怕會如陳舊的絲袍,免不了掉色和銹蝕。
?
?那么還是讓靖哥哥和蓉兒留在八十年代里吧。那時的他們正值芳華,靈動而清麗,燦爛并質樸。一輪紅日邊彎弓射大雕的他,憨厚,拙正;穿著粉色衣衫,歪著頭,嘟著嘴,撫弄耳邊辮梢的她,嬌憨,可愛,這是任何特技和真實場景所替代不了關于武俠的記憶。
這種情結也許從那個年代走出來的人才會理解,才會默許,才會不覺得矯情。也許遺憾也是一種經歷吧,也許不完整也是一種回味吧,也許在某一天,我會把“鐵血丹心”“東邪西毒”“華山論劍”一集集地看完。也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