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知道了這個電影,前前后后卻拖了三個月把它看完,不是因為它不夠好看,也不是因為它太好看而舍不得只是我覺得看這部電影需要一份儀式:平靜的心情、一個人的獨處外加一份喜歡吃的食物。
電影沒有瑪麗蘇式的愛情,也沒有家庭倫理劇中緊張的關系和激勵的矛盾,故事很簡單很平實。分為兩部:夏秋篇和春冬篇。主角飾子因為覺得自己與大城市格格不入而回到家鄉小森的故事,通過根據時間季節的變化,制作一道道的食材將整個電影串聯起來同時也在做菜的過程中,把飾子的內心世界如洋蔥一樣層層剝開。從開始的失戀到媽媽不明原因的離開,自己卻能夠不去悲戚,只是在生活中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蒔子平實而努力的活著,感受生活中的小確幸:釀了米酒打電話邀請朋友一起分享、圣誕節做了童年媽媽做的漂亮蛋糕和朋友一起慶祝以及自己一個人時吃早餐的鄭重儀式……都在一點一點展示著飾子這個干凈的人物。不能不說孤單,可是一個人都能把生活過得那么熱鬧,還不讓人艷羨?
蒔子也是倔強的。當她在做果醬時回想之前在城市的生活,看到路邊結滿果子的樹,明明男友可以幫忙摘到,而自己偏要跳起來去采摘。她倔強的理由是從小在鄉下長大,能夠與別人比的也只有力氣。讓人想笑又覺得這個姑娘可愛。
蒔子更是不將就的。她認為小森是干凈與神圣的,不是自己逃避的場所,她要自己心甘情愿的回到這里才覺得是對小森的尊重。所以,當蒔子無法說服自己心中疑問的時候,她選擇了離開。影片并沒說離開后蒔子在城市的生活如何,而是直接轉到五年后,她回到小森并且已嫁做人婦。當看到她在臺上表演傳統神舞時,我們也不覺得突兀,因為這一切已都有了答案。
小森是蒔子心中的一方凈土,而我們每個人心中也應該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小森林。
(除了清新的感覺,這個電影同時也一場視覺盛宴。畫面很美,哪怕只是一個轉場,鏡頭都美得心碎。也是一方味覺的刺激藥劑,一道道純天然食材做成的食物 ,讓人味覺打開而垂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