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的第一年,還在產房的她在孩子剛落地,被告知是女兒的消息傳到正在門外等待的孩子她奶奶耳朵里,那個老人轉身就離開,只留下分外尷尬不知所措的丈夫。
孩子還未滿月,她也還在坐月子,照顧她們母女的是自己的父母,而丈夫的母親,只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天過來還未站半小時便離開了,甚至在之后的十幾天里開始勸誘丈夫另娶她人,只因這古老而陳舊的“重男輕女”觀念。
丈夫不知是愚笨還是孝順,竟聽從母親的話想要跟她離婚,雙方的家庭關系開始惡化,吵架成為了每日的家常便飯。
很幸運,那時人們的觀念還很保守,一是因為害怕被受指點,二是害怕傳到單位名聲不好影響工作,丈夫最終還是留在了身邊,孩子終于沒有失去父親。
但硝煙并未停止,奶奶見事情并未得其所愿,于是唆使兒子將存折交給她保管,留給她們母女的只有十多塊錢生活費,那時她沒有工作,孩子又在哺乳期,丈夫一去工作就是幾月不見人影,生活的窘迫逼得她不得不出去工作,那時的她開始擁有了恨意,如果這就是婚姻,如果這就是婚姻的話,她只能忍了,因為她只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原生家庭。
孩子開始讀一年級的時候,因為學校跟家離得比較遠,她想跟奶奶商量著就中午那頓去她那吃,給錢也可以,可是遭到了無情的拒絕,丈夫也閉口不談,似乎孩子的事完全與他無關。
她憋著一口氣,硬是把孩子從一年級接送到五年級,中途為了節(jié)省五角錢的車費,每天中午把孩子送去學校,就到附近的麻將館站到孩子放學,從來沒有在孩子面前抱怨分毫。
孩子初中要開家長會,她有工作在身,丈夫休息在家,她叫他去幫孩子開家長會,他生生拒絕掉,完全沒有想過自己的身份——孩子的父親,從小到大,從來沒有給孩子開過一次家長會的父親,到底是有多么“敬業(yè)”?
然而這樣的一個男人,在每次回家都會欣喜的喊著全家人去他母親家吃一頓午飯,買著新鮮的水果和牛奶,像是一個漂泊許久,回到故鄉(xiāng)的游子般,眼中的熱切深深灼傷了她的心,結婚十幾年了,從未見過那般神情。
其實說為了孩子只是一部分,年少時那份愛是依舊存在心底的某個角落的,只是被生活、被一些人傷得太疼,抹去了痕跡,等到終于記起時又恨不得從未擁有過。
看過一幅關于仙人掌的漫畫:一個人緊緊擁抱了仙人掌,離開時帶走了滿身的刺,而第二個前來的人,順利地擁抱了沒有刺的仙人掌,從此圓滿結局。
然而,她一直在做那個擁抱仙人掌的人,她也無法成為那些書中所描繪的可以拋棄一切,縱身跳入新的世界的勵志姐,她固守在這個男人身邊,憑借著那身霸氣十足,遇強則強的氣勢和力挽狂瀾的智慧將這幾近支離破碎的家庭重新拼湊。
從毫無家底到積蓄可以買下第一套、第二套房子;從只能身穿幾十元的衣服到在丈夫培訓開會時可以給他買到千元衣服撐起面子;從從前被奶奶嫌棄躲避到如今親自打電話詢問“來吃飯不”——
所有的一切改變經歷了太多歲月的洗禮才終于將這使人徹骨疼痛的刺一點點被收斂,被磨成平滑而溫柔的刺,它的疼痛依舊存在,只是不再那么明顯,不再那么肆無忌憚。
很久以后,那顆仙人掌仍然會時不時露出它想要生出新刺的欲望,只是每當這時,終于不需要她以血肉之軀再來擁抱,因為在她身前已經站立起足以為她抵擋一切的保護者。
擁抱仙人掌的她,是我母親。她曾經千瘡百孔,曾經絕望無助,卻仍舊沒有放開擁抱,我沒有權利去評價這樣一個如此經得住疼痛的女人,因為就是這點令人驚詫的忍耐力使我生活得很好,使我們家能幸福得生活至今。
是不是每份幸福的背后都有一個擁抱仙人掌的人?
這個問題我不想知道答案,也不希望有人回答“是”,只愿這世間所有的幸福都是沒有經歷刺,沒有經歷傷害的,可以親密和諧,相攜相扶,永永遠遠,在一起。
而那個擁抱仙人掌的人,希望你早日等到、找到可以給你溫暖擁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