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沒有見過我姥爺,母親還不到三歲那年我姥爺就去世了,姥姥帶著母親、舅舅還有小姨改嫁,后來的那個姥爺也一直是個病秧子。
我不知道在那樣封建的年代里,母親和姥姥到底隱忍過多少艱難的時刻,受了多少委屈,我只知道母親脾氣特別好,永遠都是一副樂呵呵的樣子。一直到現在,五十歲的年紀了,一點更年期的跡象都沒有。
老舍在《駱駝祥子》里說:愛與不愛,窮人得在金錢上決定,情種只生在大富之家。而你是受了多少委屈,才練就了那一身 的好脾氣;是過了多少苦日子,才會這么硬生生的扼殺了你進入更年期的權利。
周五下午的時候,我媽突然給我打電話,覺得突然是因為我和家里的打電話的頻率是從大學一直延續下來的,每周一次,均勻的分布在周末兩天的某個不經意的時間點里,平時聯系的很少。
好像是開始工作后吧,打電話的就不像大學的時候那么親昵了,我記得那個時候聊的開心的時候,我媽會偶爾在電話里喊我寶寶的。
而每次我媽打電話的第一句話總是說我本來昨天就想給你打來著,忍不住解釋因為什么什么事情耽擱了。我離家千里,她照顧不到我了,她怕我覺得她忘了我。
所以我看到家里的電話心里還陡然一緊張。接了電話才知道是我媽覺得最近我那個上五年級的侄女好像情緒不太對,回家總是發脾氣,不知道出了什么問題,問她也不說,打電話的目的是讓我開導一下這個小破孩。
我媽是接通電話一口氣說完問題的,講完問題后才突然想起來問問我是不是在上班,我說沒事,我出來接電話了。她奧了一聲后好像突然不知道該說什么了,停頓了一下說,哎,我是看她持續了好幾天了,心里有些不放心,都忘了你應該正上班了。
你小時候我都沒怎么管過你的,你也自顧自的長大了。
這句話她經常掛在嘴邊,她總覺得她做的還不夠好,總覺得沒有給我們足夠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沒有能為我們的未來鋪好一條哪怕不那么平坦的路。
所以她對著自己不熟悉的東西,自己認知領域之外的東西有極強的謙卑心。她不理解你的想法,或許可能也不認同你的想法,但是她會實實在在的尊重你,不只是現在,哪怕是在我初中的時候,哪怕那時候我自己的思想還很不成熟。
我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真的在她和我爸的幫助下做了很多現在看來不靠譜但是當時覺得無比正確的事情,謝謝他們的包容,我才能現在有著還算正常的三觀和處事態度。
我掛了電話專門去百度了一下怎么開導小學五年級的小孩子,一邊百度一邊想我小的時候遇見煩心事是怎么解決的啊?我那個好脾氣的母親小時候吶?
我聽母親講她小時候的事情,天氣特別冷就喝辣椒水讓身體熱起來才能睡的著,因為是家里的老二所以就讓出上學的機會給妹妹,生病了一碗水煮面也要幾個孩子分著吃。她永遠都是那個懂事的第二個孩子,就像1988里的德善。
因為生活在農村的緣故吧,那個物質條件的匱乏年代反而簡化了養孩子這件事情的難度,喂飽飯不生病就是好的,而小孩子也是環境的產物,因為惡劣的環境,好像隨便養養一個個的也都長勢喜人。
但即使是這樣,我有時候還是想穿越回去抱抱那個小小的母親,不用那么懂事的啊,也可以任性一點的。現在也是,不用一直那么好脾氣,畢竟這個家有我爸還有我們兄妹三個為您兜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