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伸懶腰,捶捶已經腰酸背痛的椎骨,雙手揉揉已經快要睜不開的眼睛,再抬手看看手腕上的手表,哎呀,都已經這么晚了。立馬收拾東西準備下班。
哎,突然想起,這么努力加班,勤奮拼搏,怎么能不發個朋友圈賣賣苦呢,說不定老板還能看到這么賣命工作的自己呢?
然后,半夜十二點起來上廁所順手刷了一下朋友圈,總會看到有人發了一條“剛剛下班。累壞了,有人出來宵夜嗎?”或者“我見過凌晨×點的太陽。”等等剛下班的加班狗深夜的感言。
然而,加班這么晚真的是因為工作這么忙,需要犧牲掉陪家人追電視劇或者陪朋友吃頓飯的時間嗎?還是以為上班經常左顧右盼刷刷朋友圈,和朋友聊聊微信耽誤了正常工作的時間而導致晚上要加班,誤認為自己是個辛勤致富的工作者?
我們還以為這樣加班能夠獲得領導的青睞,給自己帶來更高的薪水,或者以為自己無比勤勞,被自己感動得淚流滿面。
但是,你真的是很努力很上進嗎?還是虛偽的表面功夫,只能夠用于欺騙自己?又抑或是太低質量的努力,回報不高?
現在網絡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夠快,隨著免費或者消費知識時代的到來,快餐文化和信息傳遞變得更加快捷方便,打開手機都是“五分鐘課程教會你溝通”“迅速掌握××技能”等。
我們看到能夠產生共鳴的文章,輕點一下收藏,想著今后好好研究,看到花費不高的課程,隨手就支付寶付款了,想著有一天能掌握到這些技能,一鳴驚人。
網上有個段子在調侃這些人,
“如果你每天還在看耶魯公開課,上3W咖啡聽創業講座,知乎果殼關注無數,36氪每日必讀,對馬云的創業史了如指掌,對張小龍的貪嗔癡如數家珍,喜歡羅振宇勝過喬布斯,逢人便談互聯網思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你應該還在擠地鐵。”
當然,我曾經包括現在也是這個段子被調侃的對應,曾被碎片化閱讀和快速付費知識吸引,每天花在刷各種文章和各種APP推出的多樣化課程上的時間都快比睡覺的時間還長,還以為自己比別人都努力很多,收貨得也多……
殊不知,這樣走進了一個認知的誤區,以為自己無比勤奮好學,比任何人都有上進心,卻始終止步不前,工資不見上漲,大腦沒見被知識充盈,只是膨脹的內心越來越脹大了……
我依然是個不知名的朝九晚九的上班族。
應該不止我,被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消費,雖然網上充斥了各種快餐文化無用論,但依舊有無數的人前仆后繼去聽“十分鐘讀懂一本書”或“五分鐘帶你走進××的世界”。
這樣下去,大腦吸收的知識散亂沒有體系,自己也會被誤認為是低質量的努力者,沒學到東西,反而被各種信息包圍,手足無措。
努力,從來都是一件好事。
但是盲目的努力和低質量的上進都只會讓你喪失了自己,更加地徘徊迷茫。
有時候,這種低質量的努力并不會給自己帶來什么,也感動不到那些比你更加清楚的別人,只會感動了半夜刷朋友圈的同類人,和感動了半夜發朋友圈的自己。
但是比你水平高的人并不會感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