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尋找心中的“巴拿馬”——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選擇
“選擇的標準”
以“滿意原則”來做選擇,很快會找到一個滿足標準的選項,但可能并不最優。如果以“最優原則”做選擇,最后許能選中最優。
首先你要有一顆“想吃到好東西的心”。
人生每個階段都在做選擇,不夠成熟的時候總是容易早早地做出選擇,經過一定時間后看多少有些后悔。過早做出選擇的原因之一是當時看不清自己和世界的關系,不能理性預估可能觸及的選項,片面地以為當下這個選項就是最優解。時間是流動的,人生境遇是變化的,如果能夠在容許的時間范圍內耐心地等待,假以時日再選擇,可能最終能等來最好的。
“隱含假設”
當遇上無法擺脫的僵局時,不妨試試找出潛意識中的隱含假設。
我們經常會深深贊嘆某個人太機智,大多在他的某個idea為大家打破僵局的時候。最后給那些看似沒法做下去的事開辟一條道的想法和方案其實都不復雜,只是少有人往那想,沒有人跳出來清醒和大膽地思考而已。
03 即刻行動——只要開始了,你就有機會把它做好。
“拖延癥”的隱性成本
如果能迅速處理事情,把大腦內存中不必要長期留存的內容及時清空,則不用多花心思去“管理”這些事情。相應便減輕了記憶負擔、情緒負擔和人際負擔。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大腦留給流動事務的容量有限,拖延癥帶給生活的傷害也是慢性的。清爽的人生從迅速劃掉待辦項開始。所有的等待都是有成本的,“現在”才是組好的時機。
“最小化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MVP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少資源、被最快制作出來的、可執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戶使用的試驗性產品。
我們永遠無法完全準備好,只有你做出了實實在在的東西,思路才會更清晰,才能才得到切實的鍛煉,視野方才開闊。
在互聯網創業中,MVP的極為重要,這是一種快速行動的思維模式,概念和設想不管大小都要通過實際市場來檢測和反饋。其實做任何一項工作都是如此,尤其是沒有人能告訴你這件事具體怎么干時,需要勇敢邁出第一步。我的工作是管理性質的,管理者總是站在高處試圖對項目的全局有精確的判斷和掌控,然而具體實施時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如果總要等每一步都想到縝密完美才開始行動,項目估計就永遠無法開始了。事實上,領導容許你摸索著向前走,先從一封郵件一個行動開始,看看下面的反應或許就知道接下來的一步是什么。
直面自己
扭扭捏捏、遲遲不愿把自己的“產品”拿出來的人,他們害怕自己的弱點暴露在別人面前。
我喜歡唱歌,每次看到別人在舞臺上唱歌自信到發亮的時候,也無數次幻想自己會成為那樣的人。可是卻從來不敢直面自己的能力不足,沒有在人前PK的勇氣,也沒有完全放下那份執念和幻想。如果最后都無法放棄這個夢想,縮在自己的角落是無用的,只有站出來面對,規劃路徑提高,才是接近它的唯一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