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張居正講解】這一章是孔子的經文,這一節是經文中的綱領。孔子說:“大人為學的道理有三件:一件在明明德。上明字,是用功夫去明他;明德,是人心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的本體。但有生以后,為氣稟所拘,物欲所蔽,則有時而昏,故必加學問之功,以沖開氣稟之拘,克去物欲之蔽,使心之本體,依舊光明,譬如鏡子昏了,磨得還明一般,這才是有本之學,所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一件在親民。親字,當作新字,是鼓舞作興的意思;民,是天下的人,天下之人,也都有這明德,但被習俗染壞了,我既自明其明德,又當推以及人,鼓舞作興,使之革去舊染之污,亦有以明其明德。譬如衣服涴了,洗得重新一般,這才是有用之學,所以《大學》之道,在新民。一件在止于至善。止,是住到個處所不遷動的意思?;至善,是事理當然之極;大人明己德、新民德,不可茍且便了,務使已德無一豪之不明,民德無一人之不新,到那極好的去處,方才住了。譬如赴家的一般,必要走到家里才住,這才是學之成處,所以《大學》之道,在止于至善。”這三件在《大學》如網之有綱,衣之有領,乃學者之要務,而有天下之責者,尤當究心也。
【我的理解】我們學習的道理是:摒除外在的浮躁,觀自在,很多時候,是被外在表項所蒙蔽,幫助別人,是用生命去影響生命。天下之人,本身都是好的,只是被習俗染壞了,我既然明白其中的人心,所以要幫助大家洗去被污染的舊習。我們學習要往一個道德水平高的地方發展,只有專一,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