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晚上,和妹紙去看了電影《無問西東》。選擇這部電影,主要是喜歡的公號作者六神磊磊寫了一篇觀后感,這就是信用背書吧。
兩個多小時的觀影體驗,身邊妹紙已經哭成狗了,一度我都擔心她會忍不住嚎啕大哭,而我,也在電影院一邊默默抹眼淚,一邊還要遞紙巾給旁邊的妹紙,同時又想假裝不認識她。
這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第一個故事和第四個故事甚至有點支離破碎,但是完全不影響在觀看的時候,我被劇中的人物深深打動。這種感動,不僅僅來自電影的主角,更來自那些只出現了幾分鐘甚至幾秒鐘的配角。
第一個故事——20年代的清華校園,陳楚生飾演的學生文科極好而理科極差,可是在一個提倡實業救國的年代,他要放棄理科而轉學文科嗎?
那個年代,西方文明剛剛進入中國,校園的雪地上有穿著長衫拉大提琴的學生,男生們為了排練戲劇化妝成女生,徐志摩、梁啟超、梅貽琦、林徽因陪著泰戈爾訪問清華,你能清楚地感受到校園里的生機和活力。
第二個故事——抗戰時期,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成立西南聯大,在云南建起了校園,王力宏飾演的富家子作為清華生,目睹日本人的侵略,最終違背家訓,加入空軍,抗日救國。
這是四段故事中我最喜歡的一段,雨季的云南,鐵皮頂的教室里,雨水擊打的聲音蓋過了教授的講課聲,教授被漏進來的雨水打濕了長衫,他默默的在黑板上寫了四個字:靜坐聽雨。
西南聯大師生的日常,除了學習,還有躲避日本飛機的轟炸。在云南的紅土地上,頭上是不斷飛過的日本飛機,而山谷中的師生們還在討論哲學、詩歌、物理、地質學。
那個時代的西南聯大,隨便一位老師,都是說起來名字振聾發聵的大家,教室里某個不起眼的學生,以后都有可能是院士、諾貝獎獲得者。中國的教育史上,再沒有比西南聯大更輝煌的8年了吧。
第三個故事——60年代的中國,平靜下涌動著暗流,三個一起長大的孤兒,卻因為一封舉報信改變了命運。清華畢業的黃曉明,為了深愛的章子怡,對抗了整個世界。
第四個故事——北京,張震飾演的廣告公司高層畢業于清華大學,在公司的權利斗爭中失去了工作,但卻仍然保持初心,資助了來北京做手術的四胞胎姐妹。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有過糾結和懷疑,但最終父母的話點醒了他。電影的結尾,他在四胞胎的房間玻璃上畫了一幅美麗的畫,來了一段長長的獨白,雖然聽的時候略覺這場戲有點尷尬,但這段話真的很美:
對,也許你已經看出來了,這四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清華學生,他們之間其實也有奇妙的聯系(具體聯系是什么就不劇透了)。在不同的時代下,他們的青春,經歷了不同的迷茫、不安、糾結、彷徨,面對著不同的選擇,但是最終,他們都遵從了內心的聲音,陳楚生最終選擇了文史哲和教書育人,王力宏最終選擇了參軍救國,黃曉明選擇了照顧愛人,張果果選擇了不參與權利斗爭,繼續幫助四胞胎。
對,這其實是清華百年校慶的獻禮片,誰叫人家清華有這么閃閃發光的校史呢!就連《無問西東》這個片名也都來自清華校歌,導演用四個故事,串起了清華的悠悠百年,讓人體會到時代在改變,但“立德立言,無問西東”的精神卻從來沒有變過。
電影中,導演借張震之口問:如果你們提前了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你們是否有勇氣前來?
這個問題,我問了自己,答案是:我真的不知道。
這輩子,我們少數不能選擇的事情之一,就是要不要來到這個世界上吧。
但是既然來了,既然除了出生之外,大部分事情我們還有得選,那就不妨聽從內心的聲音,做真實的自己,做讓自己感覺幸福的事情,否則來這世間一遭,又有什么意義可言?
記得一個在集中營幸存的心理學家說過,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任何環境下都有選擇的權利,我們可以選擇給事物、經歷都賦予不同的意義,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態度,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行為,珍惜這份權利,善用這份權利,過一個不會讓自己老了之后,回憶起來會后悔的人生吧。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PS:王力宏在片中真的貢獻了出道以來最出色的表演,光是西南聯大這一段,真的就已經值回票價了?。?/p>
PPS:回來之后我還翻了清華的校歌聽,這首歌也太有文化了吧,好多字我都不認識,但是真的好聽呢!
PPPS:最近的好電影真的好多,好想整整一天時間,什么也不做,就是看電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