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網(wǎng)上看到關于富蘭克林的文章,瞬間對他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立即下單購買了一本,我這個拖延癥患者還是在書到了之后,拖了幾天才開始看的。
第一章便是他寫給自己兒子的信,講述了自己的家族史以及自己對于過去的反思,做得正確的和不正確的地方。這種反思令到他像是再活了一遍。
他自小喜歡讀書,是個聰明的孩子,父親的一些決定深深影響著他,比如關于誠實。
由于他嗜書成癖,他的父親決定讓他去做一名印刷工,在他的哥哥開辦的印刷所上班。起初他并不愿意,為此和父親杠了一段時間,最后還是簽了契約,由于當時他才十二歲,而契約約定他必須要做學徒到21歲才能出師,并且只有最后一年才能拿到短工的薪水。
在印刷所,他接觸到更多的書籍,這讓他很快愛上這份工作,并利用閑暇時間看書,學習。他有一個同樣愛讀書的小伙伴,兩個人經(jīng)常一起讀書,經(jīng)常會因為看法不一而辯論。在與人相處和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他總結(jié)出了表達自己看法的習慣,比如說,當提出可能有爭議的觀點時,不用“肯定地”,“無疑的”等一些武斷的字眼;而會說“我心想”,“在我看來”,“我想象”或者“我沒有弄錯的話”,這些不至于讓他人反感的語言進行交談,會令到談話更加愉快。
由于富蘭克林和他的哥哥經(jīng)常因為某些事情而爭執(zhí),而他的哥哥性子剛烈,加上他能言善辯,勝訴很多,經(jīng)常挨哥哥的揍,更是對于做學徒的漫長生涯感到不滿。于是一次機會到來,他果斷選擇離家出走,離開他生活了這么久的城市,幾經(jīng)輾轉(zhuǎn)去了費城。
于是在費城找到了做印刷的工作,在這里安下心來工作賺錢,因為之前的技術學習的扎實,很快在費城便小有名氣。在這期間,他讀了大量的書籍,含概藝術、宗教、教育等等……
接下來富蘭克林講述了他自己之所以得到如此大的成就,并且人人都尊敬他敬重他的人生處事美德及原則。并且詳盡給我們列出了十三項他一直遵守的法則。并且以表格的形式繪制出來,以及如何去實施、如何去培養(yǎng),以及用多久的時間去培養(yǎng)一項美德,切不可貪多。
摘抄十三項美德準則:
一、節(jié)制
飯不可吃脹。
酒不可喝高。
二、緘默
于人于已不利的話不談,避免碎語閑言。
三、秩序
放東本各歸其位,辦事情各按其時。
四、決心
決心去做該做的事情,做就做到心想事成。
五、節(jié)儉
不花于己于人沒有好處的閑錢,杜絕浪費。
六、勤奮
珍惜時光。手里總忙有益之事。剪除一切無謂之舉。
七、誠信
不害人,不欺詐。
思想坦蕩,公正;說話實事求是。
八、正義
不損人利己,傷天害理的行為永不沾邊,利公利民的應盡義務切勿放手。
九、中庸
避免走極端。忍讓化冤仇。
十、清潔
身體、衣著、居所,不許不干不凈。
十一、平靜
不可為小事、常事或難免之事攪亂了方寸。
十二、貞潔
少行房事,除非為了身體健康或傳宗接代;造成不可搞得頭腦昏沉,身體虛弱,或者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平靜或聲譽。
十三、謙卑
效法耶穌和蘇格拉底。
書中前兩章主要講述了富蘭克林從少年到成家的成長歷程,以及事業(yè)的建立,如何通過學習總結(jié)創(chuàng)建自己的一套行為習慣體系。令人佩服的是他不光是把這套體系傳承給自己的孩子,并寫出來輸送給廣大群眾,他的認知,他的道德,以及他的品性都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范錯,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從錯誤中總結(jié)出經(jīng)驗,如何才能少范錯誤,并且建立自己的行為體系才是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