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樓市失去的,我要從幣市找回來”,這幾年埋頭創業的本土boy G,終于得空,看了杭州的二手房,看罷,憤憤不平地說道。我聽罷,啞然失笑,其實不無道理。
不由得回憶起,作為普通人家庭,這一路買房的經歷。
過去7年,我爸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在杭州買房,一直買,一直換,如今住在武林門,作為農民出身的外地人,內心是充滿驕傲的,“買房是我最正確的投資”;
相比之下,麻木的杭州本地人呢,覺得過了江就是鄉下,講起濱江余杭,充滿鄙夷,幾年都可能不會跨進一步,完全不知幾個區域發生的巨大變化。
我一直認為,本地人過于安逸的生活,導致他們失去了某種敏感度,他們活在過去,而企圖在這個城市生存下來的外鄉人,卻是“生活在未來“的,看政府的規劃,看行業大鱷發展的趨勢,其實是很容易就能夠判斷大致的走向的,若稍有意識,便不會在某峰會房價大漲后感到錯愕。
說說我們在杭州買房7年,算上未遂,近10年的感受。
08年企圖在杭州買房,未遂,資金轉去民間借貸,后未追回,杭州房價翻番;
10年攢了點錢,吸取之前教訓,買下90方,結果買在最高點;
12年我畢業回杭,給我爸定的kpi,每年都得在杭州買一套房,無論大小;
12年-16年樓市平穩,房子難以脫銷,開發商促銷方案百出,錢江新城高樓林立,但并無煙火氣,國際濱街道寬敞,是眾多外地高新技術人才的聚集地,淘寶城地廣人稀,僅有淘寶支撐。策略是,一個字,買,所幸場外賺錢能力穩定,可以相繼購入;
16年9月,杭州所有區域大漲,幅度最大的自然是擁有奧體板塊的濱江和擁有淘寶的未來科技城,抓住機會,將地段稍弱的房子賣掉,置換到市中心;
17年3月之前,限購政策頻出,但是效果呢?這半年來,市中心老破小補漲,翻了不只一倍。
杭州的知名度大了,大家的期望值已經不同,入場的人越來越多。
17年9月,作為保守的投資人,住在豪宅里的“乞丐”的我爸,尋思的是繼續添置老破小學區房。
看著樓市公眾號,甚至小眾自媒體人,都開始建議有機會,一定要購房,
我不解地問我爸,“為什么我們10年前就意識到了問題(機會),那些人到現在才發覺?”
你看樓市的變化,是不是跟幣市有點像?
這些起伏,這些波折,這些回歸。
唯一不同的,可是能,主導方是誰。
臺州溫州客早年喜歡囤房,不服的人,說是投機,
但是李笑來有那么一句話,投資和投機本質上沒有差別,投資不過是成功了的投機。
你現在回頭看看他們,若他們不是認定了杭州的價值,他們怎么敢動用大筆資金,大局買入呢?且投資房產并不是只有資金就可以了,同樣要研究地段,戶型,朝向。當然,僅作為投資,地段夠好的話,是可以忽略戶型和朝向。
失去機會的購房者,是不是要怪自己的眼界不夠超前,膽識不夠雄厚,并未活在未來呢?。
那些老舊保守漠視趨勢的人,對比這些“膽大”的瘋子,雖然后者并不一定有見者的幸福,因為他們承擔了不只一點的風險,但是他們值得更大的回報。
人生就是這樣,愿賭服輸,你想得到更多,勢必要承擔更多。
回到故事開頭,這10年都未在本地置業的本土boy G,只能以高價接水漲船高的盤,樓市投資依舊是個保險的選擇,它保值,但是上漲空間有限,某種程度上講,它只是抵制通貨膨脹的有效途徑而已;
他想,如今的他已經具備足夠的知識和眼界,抓到新的風口了。
如今的世道,若不能彎道超車,是很難贏的了。
我們5年之后,再來看他,
看他是否能從幣市中尋回一切,也許,不只是,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