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包的粽子特別好吃,我給你寄一桶過去吧。”大姐閑來沒事包粽子,就想到小妹我了。
“我去另外一個鎮上看到了肉松餅,超好吃的,我給你寄幾包過去。”四姐在鎮上學車路過餅店買東西,不自覺就想到小妹我了。
“你小姨喜歡吃芝士餅干,過去廣州順便帶點給她吧。”二姐跟她的孩子說起我,印象中還是個愛吃零食的小孩。
“中秋到了,給你寄幾個雙黃月餅吧,肯定比廣州的好吃。”五姐還記得小妹就愛吃家里的雙黃月餅。
“我做的果肉很好吃的,你回來我有空做給你吃。”不善言辭的三姐知道我愛吃肉。
結果是,雖然我遠離姐姐們,常年獨自在外上學和工作,生活上也都是自己打理,但還是能夠感受到她們來自遠方的愛意,時不時地收到她們寄給我的快遞。
快奔三的人,在她們眼里,還是那個沒長大,只要有肉吃,有零食啃就很滿足的小屁孩,我愛吃的東西,她們依然記得。
●●●
2
每次跟人提起,我家里有很多很多個姐姐,大家都會吃驚地合不攏嘴。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一群姐姐是種怎樣的體驗。
印象中,跟姐姐們接觸不多,長大后,時常聽到鄰里夸獎我家的女孩子,規矩、善良、勤勞、有責任感、有教養,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所有好聽的名詞都被說了個遍,聽得多了,在我眼里,姐姐們都接近完美女神級別了。
可能也正因為如此,剛開始的時候,我都不喜歡自己的姐夫,總覺得論長相論能力,沒一個能配得上姐姐們。不想叫他們“姐夫”,莫名地有種抗拒感,有種姐姐們活生生被一些不知道哪里來的人搶走了的不爽情緒。
其實自己心里一直有個小遺憾,沒能親眼見證,姐姐們與另一半步入婚姻的殿堂。
在我很小的時候,姐姐們就已嫁作人妻,我還沒來得及長大,她們就早已匆匆地成家。
我對姐姐們出嫁的場景,沒有一絲的印象,只知道,在傳統的山村里,女孩子出嫁的方式很簡單,無非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見一面,說幾句話,就定下了終生,選個時辰,接過門,有時甚至男女雙方在結婚前,面都沒見過,直到洞房花燭夜,才見到彼此的容顏,然后,不管美丑,更別提是否愛,都要默默過一生。
是喜是悲,是苦是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后來的后來,我長大了,偶爾小聚閑聊,聽到她們的不同故事,很是心疼,但也不由得心生佩服,也終于明白,旁人口中的萬能姐姐們,真的是無所不能。
打理小孩、照顧家庭、賺錢糊口、與人相處,樣樣能力俱全,從過去的一無所有拼到現在的自給自足,中間經歷的辛酸是我所無法想象的。而她們提及往事,語氣平靜,描述平淡,有種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然感,可是我從姐姐們某些時刻的臉部表情中讀到,曾經真的很苦,只是過了,也就安慰自己其實也沒那么難。
●●●
3
“小妹,我現在在練車,學會了,以后你回來,我就可以去接你了。”四姐開心地籌劃著車學成后接我來回高鐵站這件小事。
“你回老家,如果媽媽那里太擠的話,可以到我的小新窩住,網絡什么都齊全,想去隨時都可以。”五姐好不容易供了套房,想到的是我回老家可以去享受一番。
“我認識一家牛肉丸店的老板,他家的牛肉丸都是手工的,特別彈口好吃,到時候回來買些給你帶去廣州。”大姐樂呵呵地自說自話。
“小妹,有空就過來珠海聚聚,自己在廣州很寂寞的,然后一起去澳門走走。”二姐時不時招呼我過去,可惜我大多數時候是沒有去的。
…………
隔空的愛,三言兩語道不盡,只能從日常的小對話中慢慢體會。
雖然很多時候只是給予我一點物質上的關懷,但是已經足夠溫暖我的心。我可以感受到,在很遠很遠的他鄉,還有一群愛我的姐姐們在牽掛著我。
《平凡之路》里有句歌詞是這么唱的:“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我那群愛我的姐姐們就是那樣的,不溫不火努力過著世俗社會最認可的生活,心平氣和地對待每個遇見的人,輕描淡寫地上演著平凡的日子,在浮世中掙扎過,俯身在平凡的世界里,磨練出屬于自己的獨特思想和氣質。
PS:原創文章,如果喜歡,請在下方評論點贊抑或是贊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