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你做什么事情是越做越快樂,越做越的心應手的?
舉今年練習瑜伽為例吧,每周2—4次的習練給自己很多快樂,除去運動分泌多巴胺的原因,自己對狀態的總結如下。
1.瑜伽讓自己更好認知自己現有的身體條件和特性,在剛開始習練的時候我居然不知道也接受不了自己高低肩,脊柱不正,脖頸超神等體態特征,現在對自己身體了解多了,評價也客觀多了。
2習練給自己進步正面的反饋,身體和心態兩方面。身體上主要是感受,連接和控制能力的增強,持續不斷的關注身體變化,身體背后情緒的變化。心態上更有耐心,做不到的體式慢慢來,能脫離對他人習練狀態的關注,體會到自勝者強的心態。更有勇氣去用有控制的行為去克服想象里的危險。
3給自己一種身心合一的感覺,身體好頭腦才清明。感覺自己的太多的想法有時候是沒用的,行動起來比較重要。
Q2:你做什么事情越做越痛苦,越努力越難過?
其實這個問題想了很久,純記憶性的東西自己很不擅長,記得上學的時候背化學元素周期表和英語單詞都讓自己覺得很痛苦,還有是自己對數字的敏感性不夠,記憶力也不夠好,今年考了CPA,發現自己對原理的理解有興趣,但是做題老覺得痛苦,和遺忘作斗爭的過程中,自己在后期毅力和準確程度一直在下降。在日常的本職工作中,做重復的報銷核算自己有時會因為精力不集中準確度不夠高,有些可以優化的環節由于政策或者歷史的原因無法解決,讓自己做簡單重復的表格,自己往往做的差,容易懈怠。如果體會不到實質的意義,更會累計抱怨。
還有一方面應該是情緒上討好別人吧,一般來說自己是對別人的情緒和需求比較敏感,有時候會覺得別人不開心,或者別人的需求自己沒有滿足就很愧疚。但是事實上自己是沒法做到全能的,于是就在忽略自我想法,討好/滿足別人的需求照顧別人的情事里越來越不開心。由于是個偽圣人,所以不僅僅是行為上委曲求全,而且感情里也壓抑了失望憤怒和攻擊,最后忍無可忍分道揚鑣。這個用馬太效應解釋應該是討好暗含自我貶低,所以自我價值會越來越少吧。
Q3:把你不擅長的事情換成Z點的狀態
1 N年以后,自己還會因為沒有做到機器般準確而自責嗎?不會,因為不會用100%準確這個狀態來要求自己,只能盡力而為,對避免不了的dirty work?會接受是自己現在工作的一部分。會用更長遠的眼光看自己現在的工作,我適合嗎?這份工作有前途嗎?我的工作經驗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如何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管理、判斷、創新能力?
2 停止討好別人,如果因為你表現出反對的意見就棄你而去,那就再見吧,和諧的人際關系很重要,但比這個更重要的是真實的自我的展現,自我需求的滿足。即使你有空有閑暇也不意味著滿不足別人的需求是不道德的。如果有人想用負罪感和愧疚感綁架你,你應該知道他可能沒資格做你朋友了。人生而不同,不必努力向群體里尋求安慰。彰顯自己,你總會發現更真實更有趣的朋友~
如果我有Z點狀態,我希望自己是“無邊幻化網中游舞者”,智慧而自在,能安住生命每個當下的精彩奇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