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下午,由“美味不用等”主辦,PR媒體俱樂部協辦的“尋味媒界,美味碰撞”媒體交流沙龍,在“美味不用等”上海總部成功舉辦。上海逾十家媒體代表齊聚一堂,與美味創始人謝新法,聯合創始人楊佳佳、鄭國春熱烈交流討論,共同認識美味、了解美味、走進美味。
媒體交流沙龍以用戶“痛點”切入,從產品性能到市場推廣,再到公司發展,美味不用等聯合創始人們與產品經理毫無保留,一一為媒體解答了各類問題。沙龍交流氣氛甚歡,關于未來互聯網餐廳構建與新媒體傳播,雙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媒體代表們對美味提出了很多建議與意見,會后大家也參觀了產品設備,受益匪淺。本次活動,促進了滬上媒體與美味不用等的緊密合作與情感聯系,互惠互利,為日后更好地合作打下基礎。
打開市場,“位、錢、人、菜”四位一體
“其實美味成立的時間不算長,短短三年的時間,但美味的發展是很迅速的,現已成為智能餐廳SAAS服務的龍頭。”謝新法先生以這樣一句話拉開了沙龍的序幕。
“美味是怎樣用最快速度打開全國市場的呢?”媒體朋友們很感興趣。
聯合創始人楊佳佳主要負責銷售與市場,“首先我們在產品定位上面找得準,切入用戶痛點——排隊。第二我們選擇了特別有排隊需求的種子商戶。第三是選擇和競隊不同的方案,是免費升級系統而不是更換,快速切入火爆商家。注重優質商戶,而不是一味鋪量。”或許正是美味人的“聰明”和“堅持”,讓他們在創業初期,短短兩個月,在競隊手中,搶下幾百家商戶,迅速劃定自己的商業版圖。因為贏得了這些標桿商戶的口碑,更多商戶和美味攜手合作,共同成長。
“現在有那么多的菜系、餐廳,美味不用等能夠看到熱門菜、熱門餐廳嗎?”看來媒體朋友們不僅僅只滿足于排隊這項功能。
創始人謝新法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美味APP要做的,不僅是能顯示熱門菜,更可以將菜單同步到手機,顯示點菜頻率,我們需要將系統和餐廳系統對接。點菜、支付、餐后問卷,都將是一體化服務的組成部分。互聯網餐廳,一定是趨勢”
謝新法提到的是“位、錢、人、菜”四位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希望帶來餐飲業的重大變革,成為餐廳互聯網化的一條大道。
互聯餐廳,會員大數據顯優勢
提及美味不用等,很多人會把它們和“排隊”、“熱門餐廳”聯系在一起,美味不用等能成為餐廳排隊的代名詞,這本身就代表了消費者對品牌的高度認知。然而美味要做的不僅僅是排隊,更是改變人們的用餐行為方式。
“在互聯網急速發展的情況下,美味不用等有什么優勢?是否能提供權威的大數據?”
“美味是一家注重于餐位管理的公司,但最終它是一家數據公司。”
如何去理解這里的“數據”?如何面對所謂“刷好評”的水軍?美味不用等在此深度解讀了他們的“會員大數據”。
“相對于好評,美味提供的是取號數、預訂數、就餐率等真實客觀的數據,造假的成本極高,而且經過后臺技術篩選,人為的刷單完全可能被避免,所以美味數據的公信力相對較高。”聯合創始人鄭國春從技術層面解釋道。
事實上,美味不用等后臺擁有強大的數據庫,為餐廳的營運提供決策依據。包括餐廳運營數據、行業運營數據、商圈運營數據。美味希望以互聯網餐廳經營專家的形象,利用大數據給商戶帶來長期的利益。
無論用戶使用排隊、預訂、點菜哪一方面的服務,即刻可成為美味的會員,美味會員模型從用戶基本信息到產品使用次數,就餐習慣等均可收錄,較同質化產品更加全面。全套服務提升商家效率,以真實客觀的用餐數據,幫助商戶進行互聯網營銷。
放眼未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這是一場媒體代表與東道主的思緒碰撞,走在潮流一線的媒體代表們,在會上也可謂是“腦洞大開”,許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浮出水面,大家都在問:“以后美味不用等能做到這樣的功能嗎?”
問題觸角甚至觸及了VR現實技術、高檔西餐預訂、海外市場拓展,而答案則是:一切皆有可能。
“以后我們能指定選擇餐廳的位置嗎?比如靠窗、遠離廚房等?”
“以后附近熱門餐廳能以地圖形式展現,給予直觀參考嗎?”
面對媒體們的這些問題,創始人們堅定地表示:“餐飲互聯網化一定是未來的趨勢,用餐模式不僅僅是單線的,應該是互動的,交互的,甚至是社交化的。”
現如今美味不用等已經推出了“庫存式預訂”——秒訂,商家開放庫存,線上預訂無需確認,類似于我們購買火車票,余票多少一目了然。而以后他們要做的是更加完善的——“影院式預訂”,看到餐廳環境,選擇具體的某個餐位,原來吃飯也可以像電影院選座一樣那么直觀。未來更多提升效率的功能——預訂定金、等位游戲、用餐社群、地圖式推薦等功能,都在開發之中。
未來,美味不用等還能干什么?成為你就餐前必開的APP?成為改變你用餐習慣的工具?成為互聯網餐廳的一劑強心針?這一切,皆有可能,并在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