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品概覽
體驗產品:美味不用等 iPhone客戶端
軟件版本:4.2.0
設備型號:iPhone SE
操作系統:IOS 9.3.1
體驗時間:2016.5.13 - 2016.5.20
二、信息架構
三、產品邏輯
產品愿景:徹底解決火爆餐廳排隊問題。
產品定位:致力于解決排隊等餐問題。為用戶省去排隊的煩惱,并提供便利性;為商家引流,促成交易。
核心功能:手機取號、到號提醒、預約訂座、在線點餐。
四、產品分析
I.功能分析
1.排號還不夠完善
#排隊時間預估#
當等待時間大于30分鐘的時候,顯示“>30分鐘”是不妥的。
因為無論如何,都應該給用戶一個稍微靠譜一點的心理預期。等40分鐘也叫“>30分鐘”,等60分鐘也叫“>30分鐘”,但這二者給用戶帶來的感受顯然是不同的,因此用戶排號之后作出的行程安排也是不同的。
我推測這么設計可能的原因:
1)大于30分鐘的等待時間之后,具體等待時間不好估計,或者估計得不準確。
2)就是要顯示成“>30分鐘”,因為大于30分鐘之后的時間不確定性很大,這樣可以催促用戶快點抵達現場。
針對1):
如果真是因為這個原因那倒還可以理解。因為一桌人吃飯的時間本來就不好確定,你前面吃飯的桌數越多,估計的結果可能越不準確。
但是,如果用大數據的分析方式去處理這個問題呢?
比如,讓商家返回取號到付款之間的時間給后臺,建立分析模型,計算出平均一桌吃多久,或者平均幾桌吃多久。數據規模越大,結果就會越準確。再綜合用戶前面有幾桌,就可推算出大致時間。
另外,我們其實換另一種思維方式去考慮這個問題:
在看到錯峰就餐這個曲線圖之后,我發現其實系統是可以預估出預計等待時間的,當然這可能是從用戶的手機端獲取其從排號開始到結束之間等待時間,作出分析判斷之后得出的結果。
如果再進一步,用戶手機端除了可以獲取從開始排號到結束之間的時間之外,還可以知道該用戶等了多少桌,如果將海量用戶的這個數據進行綜合分析,估計出幾桌等多久會越來越準確。
針對2):
如果說因為大于30分鐘后時間很難確定就讓用戶快點趕到現場,這就太不應該了。因為此APP本來就是要方便用戶生活出行的,況且時間不準確責任在APP不在用戶,不應用戶為此買單。
改進意見
取消“>30分鐘”的處理方式,還是要給出一個靠譜一些的等待時間供用戶參考。
#如何防止排號時候的占位子現象#
比如某個餐廳很火爆,而幾個同事想一起去,但是公司離餐廳不近,大家怕排了號趕不到地方要過號重取,于是一行8人全都拿出手機用APP排號。
這就導致,其他用戶可能本來看到“2桌在等待”一下子就變成了“10桌在等待”,這樣他們可能就轉向別的餐廳,或者直接決定回家不下館子吃了。那么,一來給這家餐廳就帶來了了損失,二來也給用戶造成了損失。
但其實這是很難控制的。我曾想過用通訊錄好友來制約這個問題,即當一個用戶排號成功入座之后,如果檢測到其許多通訊錄好友也在差不多的時間內在此餐廳取號,服務員可以去質詢,如果發現他們在同一桌,則可扣除其信譽值。
但這樣依然很難實行:
第一,如果是同學聚會或者公司聚會,是可能發生這種情況的。幾個人用手機排號,開了幾桌安頓好大家之后,取號的這幾個人坐在一桌。
第二,用戶的賬號信息屬于個人隱私,通過通訊錄朋友去查詢相關是否曾取號在法律上是否行得通?
第三,就算能查出來,用戶未必會當場承認,不承認雙方都鬧得不愉快。
第四,有的同事之間用微信,而不相互存號碼,無法通過號碼檢索。
因此,這個解決辦法也許要從別的角度去思考。
#如何防止無聊取號 、無端取消#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擔心是因為我在體驗產品的時候就是取完號再取消,而且短時間內對同一餐廳多次采取這樣的行動,居然沒有什么代價。
雖然說像我這么無聊的人不多,但是一個軟件應該做到基本可靠。如果不做限制,這樣的人只要出現,就會為那些真的要排隊吃飯的人造成困擾。
改進意見
如果用戶在比較短的時間里,對同一家或者多家商家多次取號、取消(當然,其他惡意操作也應該有相應處罰),將會影響其信譽值,但為了避免誤傷:第一,不是發生這種行為就將其信譽值清零,而是比如扣除5分;第二,應該允許用戶申訴。
2.預約
除了信譽值沒問題的用戶之外,所有用戶都可以隨隨便便地0定金預約,這固然是好事。
但這也讓筆者擔憂,尤其是比較火爆的商鋪,所有人都可以0定金沒有代價的預約,由于筆者不清楚這背后運行的機制所以不好妄加揣測。但是,這是不是去了現場也要等?座位那么火爆憑什么幫你留下來?又或者商家專門拿出一批位置給用戶?
從商家的的可預約桌數來看,應該每家的情況各有不同。所以,筆者認為這也許是一個隱患。互聯網改變傳統生活是固然不錯,但也要看用什么方式去改變。然而,信譽值的用途中并沒有提到關于預約的說法,但我個人認為并非所有用戶都有提前預定的資質。
改進建議
讓信譽值也和預定掛鉤,信譽值0時不能預訂,信譽值低于10時,有一套交納定金的公式。
3.點菜
#中小餐廳的菜單問題#
尤其在大城市(客戶選擇多、可替代性強、地段優勢由于交通方便而相對不明顯),對于中小餐廳來說,除少數物美價廉、有特色、老板熱情有熟客的商鋪,生存前途還是很不明朗的。
雖然開餐館這個事情涉及到很多學問也許我們無法研究窮盡,但在美味不用等上,也許提供菜單讓用戶看看有些什么可以更好地促成交易,否則用戶永遠會處于猶豫之中。所以,筆者認為還是應該推動中小餐廳把自己的菜單擺出來(哪怕不允許點菜),于用戶于餐館都是一件好事。
但是,或許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就美味不用等而言,其角色更應該是一個路由器,大眾點評、美團們在信息和團購上比美味更加完善,專注解決好排隊預定問題也許才是美味的關鍵問題。所以,利用大眾點評的菜品信息算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式。
4.信息的安排和導航不夠完善
#“排隊預約”模塊的篩選信息不夠貼心#
1)除了商圈,還應該提供靠近地鐵的餐廳。
2)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菜的種類也是應當考慮的(菜系、中西餐、燒烤火鍋)。
3)應添加一個排序方式,允許按距離、按評分、按熱度、按價格、按等待桌數排序。
4)找餐廳時候也要允許選該商圈內的商場。
#排過號的餐廳怎么就能自動成為感興趣的餐廳呢?#
如果說用戶在某家餐廳反復排過號,你貼心的將其收入“感興趣的餐廳”還差不多。但如果只排了一次的餐廳,那萬一用戶其實覺得不好吃,你也給硬放進“感興趣的餐廳”里,用戶反而會反感。
改進意見:反復排號的餐廳再自動加入“感興趣的餐廳”。另外,在允許用戶刪除感興趣的餐廳。
#首頁的安排不合理#
首頁應該是全APP情況的一個概覽,起到導航和引流的作用。如果只有每日精選商家和精選攻略就處理得太簡單了。
精選的商家里雖然包含熱門商家和新店開業,但這樣很不明確,也就導致對于用戶來說無效信息太多。
改進意見
1)頁面的設計與安排
首先,熱門商家是可以保留的,但新店開業要分離出來。其次,至少還要按菜的種類分類,不能只是熱門商家。
2)熱門的不一定是適合的
我們在首頁往往會困惑,內容一大堆,但沒有我想要的。所以,應該考慮用戶喜好,推薦熱門的商家時也應該往用戶偏好上靠攏。另外,最好在首頁添加猜你喜歡模塊。
5.其他
1)產品吐槽還是需要讓用戶可以寫字貼圖。雖然移動端語音說話方便,但:
第一,不是什么問題都能用語音說清楚,圖片文字更直觀。
第二,部分用戶不喜歡用語音。
第三,用語音吐槽產品,可能大部分人會覺得很2,所以在用戶用語音吐槽時,會有心理壓力,導致他們可能放棄吐槽或者專門跑到沒人的地方去吐槽。
2)導航為啥不內嵌,瀏覽是用高德,導航是用百度?
II.體驗分析
1.錯峰就餐的返回的處理有些不妥。
相比于3.5.0版時返回不直接退出而返回上一結果的做法,已經改觀了很多:
#3.5.0版做法#
進入錯峰就餐:
點擊明天:
如果點擊返回,則會回到上一頁,即11月12號的排隊曲線頁面。而如果用戶依次查看到11月30號,那么要退出頁面則要點十幾二十次返回,這顯然不合理的。
#現在的做法#
首次進入后退按鈕表示退出:
點擊明天:
后退表示上一個結果,而關閉表示退出。
從一致性來考慮,筆者認為退出按鈕“<”應該一直表示退出,但這就意味著要把關閉換成后退。這樣一來用戶又會疑惑是該點“<”還是“后退”。
改進建議:把“<”換成“X”,把關閉換成后退。
2.在邀請好友里已注冊和未注冊的好友最好分開,邀請好友肯定是邀請未加入美味的好友(若怕占位子就默認將已注冊的好友折疊起來),而不應該是下面這樣(另外,也方便用戶看看哪些朋友已經加入美味不用等。):
五、行業&競品
I.行業
先今O2O行業發展得如火如荼,但早已不是當初那片藍海。很多人說中國互聯網滯后美國十幾年,我個人同意一半。不同意的地方在于,不同的土地會開出不同的土壤。中國有著15億人口,且需求十分多元,消費在中國是個很重要但也很復雜的問題。這也注定了(除了技術本身的發展是一方面原因之外)中國互聯網企業會更注重更多元的消費科技,而非美國爸爸強調的高科技。
然而,當初的千團大戰、前期滴滴快滴合并、外賣之爭、票務市場風云等等這一出出鬧劇不禁讓我們陷入冷靜的反思,為什么每個主要陣地的戰爭最后都演變成補貼之戰再握手言和呢?筆者認為,當一個行業剛剛開始發展時(比如打車),市場還不成熟,框架尚未形成更不要提垂直細分,第二第三并不能得到用戶的認可。此時唯有爭第一才有生存下去的余地,因此大家開始瘋狂地砸錢補貼不拿第一不罷休。所以,在這個情境之下,在大家拿到第一之前,一方降低補貼的數額并不會帶動對手也降低補貼。但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在服務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基本上是哪家便宜就用哪家。因此,補貼行為只是教育了用戶的使用行為,而并未對用戶粘性起到作用。那么,在砸錢砸不動的時候選擇握手言和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目前來說,衣食住行各個主要陣地均被占領,接下來只有提供更垂直細分、更有特點的產品才能在這場搶灘登陸中獲得勝利,因此筆者個人十分看好美味不用等這個“路由器”的想法。
II.競品
重合程度最高的排隊美食和遙遙排隊(成了美團的事業部)都早已停止了對軟件的更新,且餐廳信息都已下架。因此,接下來就著重對比分析一下美味不用等、訂座APP訂餐小秘書和點餐類APP悠先點菜。
從業務來說三者有所重合,而悠先點菜專注于點菜環節。從受眾來說訂餐小秘書專注于高端用戶,而美味不用等和悠先點菜則專注于想省事兒的普通大眾,其中悠先點菜更偏向于喜歡優先點菜的。
由于并未拿到訂餐秘書的相關數據不好揣測其高端定位的策略是否靠譜,所以暫且不談。對于悠先點菜和美味不用等來說,孰強孰弱不好一時說清。美味拿到了來自百度和大眾點評領頭的C輪融資,而悠先點菜也拿到了來自騰訊的B輪融資,無論從資金還是資源的角度來說,現在雙方也算是都有后臺的人了。從另一方面來說,美味不用等從排隊切入延伸到點菜和預定座位,而悠先點菜目前只專注于點菜環節,究竟誰更能為商家和用戶帶來效益還是個未知數,隨著情勢發展雙方的定位也許都還會發生改變。
六、總結
總體來說,美味不用等抓住了用戶排隊麻煩的痛點,為用戶節省了時間。另一方面,它也提升了餐廳的管理效率,為商家引流,促進了交易。
I.面臨的問題
1.與大眾點評、美團等巨頭的關系微妙
目前這個階段,不選擇競爭,而選擇抱大腿共贏是很明智。
美味不用等與大眾點評、美團等平臺互惠互利:一方面美味不用等為其引流,為其促成交易率;另一方面,大眾點評、美團的優質資源也能與美味不用等共享。
但這樣的和諧究竟能維持多久?美味不用等已經獲得C輪融資,在未來業務也會進一步擴大,影響力與受到的關注也會更多。當發展到一定地步,讓巨頭們發現有利可撈(尤其它們背后站著BAT)的時候,很難說對方會不會想取締你,自己跳出來做。
雖然,從現階段來講,美味不用等更垂直,更專注于排號、費心盡力為線下商家準備設備和軟件,這時候如果能和美味不用等互利共贏,又可以省去自己花在線下的力氣,是一筆劃算買賣。
但誰不怕養虎為患?想想當年IBM外包一手促成了英特爾和微軟兩個巨頭。百度云盤一開始也允許迅雷下載,可后來大文件必須要百度云管家。另外,QQ也自己做了安全衛士。
再者,對于這些巨頭們來說,最不缺的就是資源和錢。所以,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對于這些現階段的合作伙伴還是要予以警惕。
2.盈利模式?
目前來說,美味不用等與許多餐飲O2O平臺類似,還沒有成型的盈利模式。據筆者了解,美味不用等投入很大,未來要擴張業務,為更多餐廳服務則更是如此。
謝新法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剛拿到融資的美味并不缺錢,目前美味的系統和服務都免費提供,據他透露,美味對于每家線下商戶平均排隊業務的成本在2000以內,預訂業務成本在1500內,“今天有30000家,我們可以說投入了有上億資金。” —— 引自《第一財經日報》
II.還可以做什么?
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回答。
1.需求的深度
#會員允許座位預定#排號點餐還可以進一步優化、細化,比如用戶是可以被分層分級的。當信譽值或者其他指標達到一定要求時,就能成為會員。這部分用戶允許預定座位,比如靠窗、靠近門口或者指定座位號等等。當然,甚至可以進一步推出訂宴席這種特殊的訂餐形式。
2.需求的廣度
除了餐飲之外,生活中還要許多地方需要排隊,還有許多的不方便。 這是否都可以作為美味不用等的延伸呢?從餐飲行業神器到便民平臺,這確實是一個吸引人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