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是構筑社區的靈魂
社區的特點:有一定的地理區域;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之間有共同的意識和利益;有著較密切的社會交往。
使你快樂的不是你原先想的那個人,而是美好的社區環境。
“雨還在下 全是楊柳
蜜蜂撞玻璃 落市的菜場 魚鱗在地 蕃茄十分疲倦?!薄再骄洌@就是美好的環境,孩子們都能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毋庸置疑,必可成大器,也可很善良。
但現實是,憐惜孩子,打罵教育。就如下面的故事:
一個外地女孩養了一條狗,引發的杭州本地一家人打她一個人!
事情的來龍去脈首先了解到這里是杭州城鄉結合部。起因是這女孩的狗狗嚇到了這老太太的孫子了。
其實狗狗離孩子還是挺遠的,小朋友這時候還看得起勁沒有哭。
老太太就去拿了根棍子來嚇唬狗狗,說實話這時候老太太還沒有打狗狗的,女孩剛剛下樓,準備遛狗,狗沒有系鏈子。突然她看到了老太舉起棍子,準備“三打白骨狗”。說老太太你怎么能打我的狗呢?
估計是老太太見她說普通話有優越感,劇情逆轉了,老太太操起棍子直接打女孩子了,打得也不重,“不怕你”女孩沒有哭直接和老太太打起來了。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老太太的媳婦來了,哇撒,一個女漢子形象,就開始揪女孩的頭發了,把女孩惹怒了,女孩也來對揪。
這時候,后面來了個年輕的男人,我以為是拉架的,沒想到他也來更用力地揪女孩的頭發,媽呀,原來是女的老公,那狠勁啊,估計平時被老婆欺負都發到這女孩身上了。周圍街坊四鄰越聚越多,沒有一個敢去勸架的!而那小朋友一直在邊上哭,真是給孩子上了一堂違背和諧,亂打一氣的課??!身為小編的我,也為這家人的行為感到憤慨。
借題拋磚引玉下:
生兒齊家慶賀,養兒精心盡力。
教子必須有方,育兒真的不易。
安全不宜太過,打罵造成恐懼。
鄰坊和諧最好,皮毛何須糾結。
兩戶在居委會幫助下悻悻離去了,但大家還在議論這事遛狗的不系繩子,都說狗不咬人,可咬到了怎么辦?小孩最大意不得。建立良好的社區睦鄰關系,構建和睦鄰里關系,促進和諧社區建設,鄰里和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們住得越來越密,心卻離得越來越遠。社區之所以要搭建一個鄰居之間溝通的平臺,目的要在社區營造鄰里和睦,互相互助的氛圍,讓居民都愛社區,都以社區為大家庭。同時也讓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管理,形成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