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后,我把它放到書桌上,輕合雙眼,我的內心受到了巨大的震動,久久不能忘懷。
初讀此書,我就被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悲慘的命運所打動了:作為一個本應好奇心爆棚的青春期小男孩,僅僅是提出了一些好奇的小問題,卻被神父三番五次的刁難,甚至被趕出了學校。在母親的幫助下,他到了車站的食堂打工,但學校就已經如此艱難,這黑暗的社會,又怎會比學校輕松呢?在食堂里,他看到了許許多多的黑暗與不公——底層人民就是會被上層的所謂高人一等的人所壓迫,奴役,剝削。這也許就是命運,但保爾不相信命運,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底層人,改變自己的命運,過上幸福的生活。他這樣想了,他也這樣做了。
在這個過程中,保爾遇到了一位改變了他一生的人,他革命道路的領路人和指明燈——水兵朱赫來。在他們短暫相處的幾天中,朱赫來告訴了他很多革命知識,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革命的種子。
于是,作為一個年輕人,他毅然決然地投入到了為社會為祖國做貢獻的革命事業之中。但每一項事業都是要有犧牲的,革命事業更不例外:
一次,他為救出朱赫來,打倒了押送他的士兵,最后因為有人告密,被關進了監獄。但好在運氣與智慧使他死里逃生。在這之后,他參加了騎兵連,在一次沖鋒陷陣中,他被敵人的一發炮彈擊倒,不僅打瞎了他的右眼,更是讓他昏迷了半個多月,還在他體內留下了許多的后遺癥。但保爾還是醒過來了,他憑借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力,從鬼門關硬挺了回來。在治療的過程中十分痛苦,但他憑借自己這種鋼鐵般堅韌不拔,不折不撓的意志力,甚至有時候疼了昏過去,也不會發出一絲聲響。
數月后,大病初愈的保爾因為冬天即將來臨,又再次投入到了為革命事業不懈奮斗的行列中。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他一口氣從頭干到尾。即使在刺骨的寒風中,冰冷的泥濘中,他也沒有退縮,而是咬著牙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可是病來如山倒,由于傷寒引發的肺炎,他再次倒下了。這在當時蘇聯的醫療環境下幾乎是不治之癥,然而,他再一次挺了過來。保爾就像一個永遠累不倒的鐵人,完全閑不下來,一恢復,便重新投入到了艱苦卓絕的工作中去。
可好景不長,一年多后,他脊柱中的彈片帶來的后遺癥終究是再度發作了:他的雙腿腫脹得嚴重,幾乎不能行走。他只好坐上了輪椅,領取了殘疾證,到中央療養院去休息。對一個像他這樣正值青年,滿懷抱負的小伙子來說,殘疾了不僅是對他肉體上的折磨,更是對他精神上造成了無比巨大的痛苦,因為他再也無法投入到他所熱愛的工作中去了,他從此以后,只能作為一個殘疾人,在這個世界上茍且偷生了。屋漏偏逢連夜雨,保爾的左手和雙眼相繼失去功能,現在,他全身上下只有一只右手,還能正常活動,他已經基本上是個廢人了。
但保爾還是沒有放棄,他將他最后的希望寄托到了文學創作上。在一位女孩的幫助下,他的作品《暴風雨所誕生的》獲得了編輯部的賞識,有出版機會。保爾.柯察金終于重燃了對生活的希望,踏上了新的文學征程。
讀完這本書,保爾.柯察金的故事,在我的心中久久回蕩。他是一個堅定的革命樂觀主義與英雄主義戰士。羅曼.羅蘭曾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本質后,仍然熱愛生活。”在我看來,保爾.柯察金做到了,它的作者,亦是保爾的原型——尼.奧斯特洛夫斯基,也做到了。他們的這種精神是我們無論如何去學習,贊揚與崇敬也不為過的。
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難,失戀也好,癱瘓也好,失明也好,他還是堅持著自己的信念,絲毫都沒有動搖過。想到這里,我便不禁想起我為生活中的相比起來的一些小挫折,小磨難就萌生出的退意,深深的感到慚愧。看來我是時候要做出一些改變了,從身邊的一些小事做起,不再輕言放棄。以樂觀,鍥而不舍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與挫折,以保爾式的英雄主義精神,承擔起屬于自己的責任。
在最后,我想引用保爾的一句話作為結尾: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終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也許在當今這個年代,我們不再有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機會,但我希望,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每個人都能將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奉獻給自己所熱愛的事業,在不斷的奮斗中,實現自己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