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母親而言,無論孩子的到來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多么大的改變與“破壞”,你還是會全心全意地愛他/她。
你或許會偶有吐槽,但從不會后悔。
因為,孩子總會對你的付出報以超值的驚喜與感動。
今天,我們來聽你說說,是哪個瞬間讓你對“當媽”無怨無悔:孩子做過最讓你感動的事是什么?
@豆豆丁丁:
每一個寶貝都是上帝牽著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所以每一位媽媽都是無條件的愛著自己的孩子。寶貝五歲,五年從只會用哭和笑來交流,到現在可以和自己辯論他認為的對與錯。有歡笑,有感動,也有暴跳如雷,各種情感瞬間總是不斷的交織在自己的生活里。因為工作關系,總是加班的很晚,每天到家他已經入睡,只能清晨的短暫的交流;同樣是一天工作晚上結束,老公開車來接我,打開車門看到了寶寶微笑的坐在后車座上,高興的和我說:“我來接媽媽回家的,媽媽總是很辛苦”其實這是一句再平常不過的話,但卻是滿滿的治愈,一天的疲勞辛苦,似乎聽到這句以后就會煙消云散,一路上街燈通明,他在和我交流中睡著了,畢竟真的已經很晚了,看著懷里的他,想著也許這就是父母最幸福的時候了吧!
@匿名:
我們家燈泡是個小暖男,用他阿姨的話來說就是不得了了,撩妹達人。
這次全家一起去旅行,歸途的飛機上遇到氣流顛簸,小朋友一臉驚地對我說:“喏!危險不危險!”我回答說:“危險的。”然后小朋友就認真的拍著自己胸口說:“媽媽你不要害怕,我會保護你的。”小小男子漢可以說是很可愛了。過了會兒我跟他說媽媽有點困了,然后燈泡用他的小短手努力摟了摟我說:“媽媽你睡吧,我給你靠。”男友力max了。
燈泡總是無時無刻地在小細節里散發著小暖男特質,會對他爸爸撒嬌撒潑說:“你去給媽媽買奶茶!”會在下雨天出門時把他的小手放在抱他的人的額頭擋雨,當然,最感動的是,他從來不要我抱,因為我太弱了...哈哈哈哈哈一個hǐn弱的媽媽擁有一個貼心且靠譜的兒子。
@Cherry Chen:
孩子能讓父母感動的事很多,很多。每個當媽的都會津津樂道,娓娓道來,但是有什么樣的感動能讓當媽的刻骨銘心,并愿意為此去思考去改變自己呢?卻是很少有人談及的,我想讓這埋在心底的感動借大觀家庭與大家分享。 限于篇幅就不詳細自我介紹了,反正我是干活的命,一輩子靠大腦混飯吃。有了孩子我放下近兩年的職場工作在家備孕、帶娃,那個年代會這么做也算是個另類吧。
言歸正傳,話說孩子來到世上的第1217天,我的母親查出直腸癌(術后病理是重度不典型增生)住進了醫院。這對我無疑是個打擊,我想是癌那么生命就是有限的了,為了母親我放下做母親的職責,把孩子托付給了另一個母親,孩子的奶奶,在娘家住下做女兒去了。一周沒見孩子一面,每天就例行公事問一句:“兒子好嗎?”,孩他爸永遠就是“沒事,放心!”,到了周末想兒子想得揪心,正好母親手術方案已定在等待中。
我說都一周了,今天周六把孩子帶來我看看吧,晚飯后我見到了兒子。有句話“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我們母子七日不見那簡直就是天上人間,兒子抱著我拼命地親,親得我一臉唾沫,親著親著我聞到了漂亮帥氣的小家伙一身酸臭味,孩他爸說:“天冷,條件不好奶奶沒敢給他洗澡換衣服”,是呀南方春夏之交陰雨天乍暖還寒,奶奶不敢造次可以理解。我這當媽的義不容辭把兒子帶到衛生間兩個人痛痛快快洗個熱水澡,洗完澡母子倆邊玩邊聊,想分散注意力好送到奶奶家,兒子突然說:“媽媽,今晚想和你在一起,聽故事睡覺”,其實我也舍不得他,就說:“好!今晚都到奶奶家睡”。稍稍收拾,讓孩子坐在自行車后面的椅子上,一家人回去了。車子大約只騎不到一半的路程,只聽后坐上的兒子“啊”的一聲慘叫,趕忙下車,抱起兒子,此時已經是雙眼緊閉,叫無應答,孩他爸趕緊把車鎖在路邊欄桿上,攔下出租車往急救中心趕去。
到了急救中心,大家看是個小不點都自覺讓出通道直接進入搶救室,接診的是內科中年醫生,他有條不紊地安排輸氧,檢查,同時叫護士馬上通知小兒科醫生來,只見他拿手電筒照照眼睛,拿棉簽摳摳腳底,回頭看著驚魂未定的我們說:“來,看,”用手電筒翻著孩子的眼皮說:“瞳孔已經放大”,用棉簽摳著腳底說:“已經沒有腳反射了”,聽到這再堅強的人又會如何反應?二十多天來我都只是想母親會走,從沒想兒子會這樣!我終于哭得昏天黑地,完全沒了往日女強人,強女人的范。正在我們不知所措時兒科值班醫生來了,他大約1米6幾的個子,年輕的你都不能把他當醫生看,此時此刻就是稻草我也希望能救命。他和急診醫生做完溝通,我只聽了三個字“安乃近”,緩過神兒子頭手腳加上先前的鼻子全都插著管子了。我在這恐怖的氣氛中好像腦子進水一片空白,雙眼緊盯著急救床上的兒子,機械地回答著小醫生的提問。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小醫生半步沒離兒子,不停地用手摸著孩子的腦袋和身體,一邊安排著住院手續,我看醫生(事后才知道小醫生根本不是什么稻草,他當年是剛從日本名校留學回國的現在的名醫小兒科主任)如此鎮定也得到絲絲的安慰。
我和孩他爸就這么呆坐著,突然搶救床上發出了微弱的叫聲“媽媽、媽媽……”,我不顧一切撲上去叫著兒子的名字說:“活了,活了,活了”。時間是凌晨五點四十二分,此時此刻的我又是淚流滿面,那一句奶聲奶氣的呼喚“媽媽”,陰陽相隔重返后的那一句“媽媽”,能不感動嗎?面對失而復得的寶貝能不感動嗎?
經歷了這驚心動魄的十幾個小時,孩子重癥回醒第一句叫的是媽媽,這不僅僅是親情,是感動,這還是一份責任,自己如何擔此重任與兒同行,是我二十多年來從沒有放棄的。當然一件事都有正反兩個方面,一方面我緊跟著兒子學習的步伐,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他裝一桶我也要掏半桶,疲于奔命的結果是一句“這么老了還有這么新的東西,難得”。另一方面從那時起我得了神經病,只要兒子不在身邊總是專注第六感覺,兒子出國學習,國內出差我會坐在客廳十幾個小時等他飛機落地叫聲媽媽,兒子說哪不舒服我也跟著不自在,我知道這不好改不了,是孩子做過最讓你感動的事留下的神經元。
@保華:
每次我生病的時候,她總是給我端茶倒水,問我要吃啥,我心里就感覺很欣慰!
@來米一家:
我對生娃這個事情,完全沒有猶豫過也沒有什么后悔過。娃給我帶來了很多新東西,也讓我學習很多。
仔細想想,其實好多她的第一次,都會感動:第一次叫媽媽,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幫我拿拖鞋,第一次主動親我、抱我,第一次送我賀卡,甚至第一次坐馬桶……
我發燒了,來米會說“媽媽沒關系的,吃藥了就好了,我幫你量體溫”;我腰酸肩膀痛,她會給我按摩。最近幾次帶娃去看病,娃都很配合我,抽血都可以十分淡定;甚至用手機給我拍照,技術還不錯。
她的不知道從哪里學來的話,都能給當媽媽的我驚喜:
2016/10/15 爸爸躺下來睡覺
2016/10/16 爸爸快點睡覺吧
2016/10/18 終于會喊尿尿了
2016/10/23 有沒有尿尿?沒有。尿尿吧,快!
爺爺洗澡沒有,米米剛剛洗澡
2016/10/27 大家好,我叫陳璟,今年兩歲,我是女生,謝謝大家
2016/11/14 開始玩雙十一搶到的滑板車
2016/11/18 奶奶去洗衣服,米米撥蒜頭
2016/11/19 羽毛球拿給陳璟
2016/11/20 來米開始喜歡把東西藏在身后然后讓爸爸媽媽找
2016/11/21 來米起床問:爸爸,媽媽在干嘛?媽媽在化妝
其實沒有什么特別感天動地的大事,當媽的瑣碎日子里處處都是感動。
大觀故事
過去的兩周,我們聽了不少您和孩子間的故事啦!
這周,有請媽媽們來貢獻智慧的腦汁兒——
如何讓老公做家務?
文/Sarah@大觀家庭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內容合作請微信聯系出品方:大觀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