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方式:Kindle ?
開始日期:200109
結束日期:200131?
筆記日期:200201
關鍵詞:高效能、原則、習慣、不斷更新
推薦指數:??????????
序
? 偉大的領導始于塑造性格,要做一個領導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是誰,這是你做事的基礎。
? 真正的原則意味著我們會把最重要的目標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時間,意味著在判斷力最佳的狀態下做出突破。
? 五星級領導者身上體現了低調性格和職業理想的完美融和,把精力、動力、創造力和原則置于比個人醫院更廣闊、更長久的地位。
? 柯維體系的中心原則:首先塑造性格,先戰勝自己才能贏得工作上的勝利。
? 在生命的長河中,個人或企業想要保持成功,唯一的方法就是以原則為中心地生活。
? 領導就是清晰地指出別人的價值和潛力,使對方受到鼓舞從而有所意識。
? 要完成最渴望的目標,戰勝最艱巨的挑戰,你必須發掘并應用一些原則或自然法則,因為它們恰好左右著你苦苦期待的成功。
? 完美生活在一個互相依賴的社會中,最輝煌的成就就要靠相互依賴和彼此合作才能實現,遠遠不是僅靠一己之力可以企及的。
? 如果一個人足夠的謙遜以至于能夠接受并負起對周遭環境的責任,足夠有勇氣去付出創造性的努力來戰勝或避開困難,你將從他身上看到不同應對方式的巨大力量。
? 人的本質是四維的——身體、頭腦、心靈、精神。
? 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無論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
? 秉承自己的信念而活,就能產生自尊自重與自制力,并且內心平和。
? 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價,萬物始有價值。上蒼深知如何為其產品制訂合理的價格。
P1 重新探索自我
P1S1 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1.1 沒有正確的生活,就沒有卓越的人生。——戴維·斯塔·喬丹 | 美國生物學家及教育家
1.2 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
1.3 人性可善可惡,冥冥中影響著我們的一生,而且總是如實反映出真正的自我,那是偽裝不來的。——威廉姆·喬治·喬登
1.4 我們的本質要比言行更具有說服力。
1.5 一顆邪惡的大叔,砍它枝葉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梭羅
1.6 行為和態度是枝葉,思維定式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讓生活出現實質性的進展。
1.7 我們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盡頭,就是重回起點,并對起點有首次般的了解。
1.8 我們看到的世界并非客觀世界本身,而是我們在條件限制之下所看到的世界。
P1S2 七個習慣概論
2.1 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復。因此卓越不是一時的行為,而是習慣。——亞里士多德 | 古希臘哲學家、文藝理論家
2.2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
2.3 知識是理論范疇,指點“做什么”及“為何做”;技巧告訴我們“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養成一種習慣,三者缺一不可。
2.4 人性的較高層次必須通過人際關系體現,人生也是互賴的。
2.5 我們最寶貴的金融資本就是賺錢的能力。
2.6 ”產出/產能平衡“原則
2.7 心是忠誠與熱忱的根源,頭腦是創造力與智慧的源泉。
P2 個人領域的成功
P2S3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愿景的原則
3.1 最令人鼓舞的事實,莫過于人類確實能主動努力以提升生命價值。——亨利·戴維·梭羅 | 美國文學家及哲學家
3.2 在刺激與回應之間自由選擇就是我們最大的能力。選擇的自由依據:自我意識+想象力+良知+獨立意志。
3.3 積極主動不僅是指行事的態度,還意味著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個人行為取決于自身的抉擇,而不是外在的環境,人類應該有營造有利的外在環境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3.4 除非你愿意,否則沒人能傷害你。——埃莉諾·羅斯福
3.5 傷害我們的并非悲慘遭遇本身,而是我們對于悲慘遭遇的回應。
3.6 有意跳槽的人采取更多主動,不妨做幾個興趣與能力的測驗,研究自己心儀行業的狀況,甚至思考自己的求職單位正面臨何種難題,然后以有效的表達方式,向對方證明自己能夠協助他們解決問題。這就是“解決方案式的推銷(自己)”,是事業成功的重要訣竅之一。
3.7 請賜我平靜的心去接受為無法改變的,賜我勇敢的心去改變我能改變的,請賜我智慧的心去辨別它們。
3.8 積極的做法應該是“由內而外”地改變,即先改變個人行為,讓自己變得更充實,更具創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響,改變環境。
3.9 對力所不能及之事處之泰然,對能夠改變的事全力以赴。
3.10 影響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諾與信守諾言的能力。積極主動的本質和最清晰的表現就是對自己或別人有所承諾,然后從不食言。
3.11 以身作則,而不是吹毛求疵;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事端。
P2S4 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4.1 頭腦中要時刻牢記:每天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當務之急是什么。
4.2 “以終為始”的一個原則基礎是“任何事都是兩次創造而成”。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頭腦中構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創造,然后付諸實踐,即體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創造。
4.3 創辦企業也是如此,要想成功,必須先明確目標,根據目標賴確定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然后整合資金、研發、生產、營銷、人事、廠房、設備等各方面的資源,朝既定目標奮斗前行。
4.4 “管理是正確地做事,領導是做正確的事。——彼得·德魯克&華倫·貝尼斯
4.5 當我們專注于核心(安全感、人生方向、力量、智慧)并取得豐碩成果的時候,影響圈就會被擴大,這是最高水平的產能,會有力提高我們在生活各領域的效能。
4.6 安全感——代表價值觀、認同、情感的歸屬、自尊自重與擁有個人的基本能力;
人生方向——“地圖”和內心的準繩,人類以此為解釋外界事物的理據以及決策與行為的原則和內在標準;
智慧——是人類對生命的認知、對平衡的感知和對事物間聯系的理解,包括判斷力、洞察力和理解力,是這些能力的統一體;
力量——指采取行動、達成目標的能力,它是做出決策的關鍵性力量,也包括培育更有效的習慣以替代頑固舊習的能力。
4.7 以原則為生活中心的人總是見解不凡,思想與行為也獨具一格,而堅實、穩定的內在核心賜予它們的高度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與力量,會讓他們度過積極而充實的一生。
4.8 我們是發現而不是發明自己的人生使命。——弗蘭克爾
4.9 基于原則我們該做什么;完成目標實現價值需要什么行動計劃。
4.10 IBM公司三大原則:個人尊嚴、卓越與服務
4.11 唯有參與,才有認同
P2S5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5.1 左腦進行管理,右腦進行領導。
5.2 自我管理的實質就是自律和條理,是對計劃的實施。
5.3 高效能人士的腦子里裝的不是問題,而是機會。他們的思維定式是預防型的,總是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他們能夠平衡產出和產能的關系,將實踐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物上,即第二事務,完成這些活動能夠提高個人的處事能力。
5.4 如果你的要事基于原則和個人宣言,那么它們就會入心入腦,你會樂于把時間花在第二類事務上。
5.5 讓第二類事務成為生活中心的有效工具六大重要標準:
a.和諧一致——個人的理想與使命、角色與目標、工作重點與計劃、欲望與自制之間,應和諧一致。
b.平衡能力——管理方法應有助于生活平衡發展,提醒我們扮演不同的角色。
c.圍繞中心——以一星期為周期制訂計劃,就事件本身的重要性賴安排行事。
d.以人為本——個人管理的重點在人,不在事。
e.靈活變通——管理方法并非一成不變,視個人作風與需要而調整。
f.便于攜帶——管理工具必須便于攜帶,隨時可參考修正。
5.6 自我管理四步驟:
a.確認角色——寫出自己的關鍵角色。
b.選擇目標——每個任務欄下最想做的一兩件要事(最好與長期目標關聯),作為你選定的目標。
c.安排進度——制訂具體實施時間。
d.每日調整——根據突發事件、人際關系的以外發展及嶄新機會對每天的要務安排進行適當調整。
5.7 對人講效用,對事講效率。
5.8 責任型授權五大共識:
a.預期成果——投入時間,耐心、詳細地描述最終的結果,明確具體的日程安排。
b.指導方針——確認適用的評估標準。
c.可用資源——告知可用的人力、財物、技術和組織資源以取得預期的成果。
d.責任歸屬——制訂業績標準,并用這些標準賴評估成果。制訂具體的時間表,說明何時提交業績報告,何時進行評估。
e.明確獎懲——明確告知評估后的結果,包括財物獎勵、精神獎勵、職務調整以及該項工作對其所在組織使命的影響。
積極主動即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
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是,均先擬出愿景和目標,并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入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愿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
P3 公眾領域的成功
P3S6 人際關系的本質
6.1 如果你希望別人了解你的實際需求,首先要了解他們每一個人的實際需要,然后據此給予幫助和支持。區別對待他們,才是平等的愛。
6.2 為一個人完全奉獻自己,勝過為拯救全世界而拼命。——哈馬舍爾德 | 聯合國前秘書長
6.3 相比為群體服務,建立私人關系需要更多人格修養。
6.4 在互賴關系中,問題就代表機會——增加情感賬戶存款的機會。
P3S7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7.1 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己之失。
7.2 不能雙贏就好聚好散。
7.3 成熟就是在表達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時又能體諒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
7.4 完成雙贏的過程:
a.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真正理解對方的想法、需要和顧慮,有時甚至比對方理解得更透徹。
b.認清主要問題和顧慮(而非立場)
c.確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
d.找到實現這種結果的各種可能途徑。
P3S8 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8.1 平庸的業務員推銷產品,杰出的業務員銷售解決問題、滿足需求之道。
8.2 正確的溝通方式四階段:
a.復述語句,這至少能使人專心聆聽。
b.加入解釋,完全用自己的詞句表達,但仍用左腦的思維邏輯去理解。
c.滲入個人感受,右腦發揮作用。此時聽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語,也開始體會對方的心情。
d.既加以解釋,又帶有感情,左右腦并用。
8.3 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
8.4 當你清晰、具體地表達想法,最為重要的是,在理解別人思路和擔憂的前提下表達,可信度會大大增加。
P3S9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9.1 我以圣者的期望自勉:對關鍵事務——團結,對重大事務——求變,對所有事務——寬大。——喬治·布什 | 美國前總統
9.2 人際關系最可貴的地方就是能接觸到不同的模式。
9.3 統合綜效的實質是尊重差異、建立優勢并彌補弱點。——阿爾伯特·E.N.格雷
9.4 每件激怒我們的事情都能成為讓我們理解自己的契機。讓我們最煩惱的人也往往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凝聚團隊是進步,共同合作是成功。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與資源,而非敵對式競爭。
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為溝通的效率。
統合綜效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它是互相組中的成果——不但了解了彼此,升至海稱贊彼此的差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即把握機會的手法。
P4 自我提升和完善
P4S10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的原則
10.1 工作本身并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擁有財富,并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10.2 從四個層面磨煉自己:
a.身體——鍛煉、營養、壓力調節
b.智力——閱讀、想象、規劃、寫作
c.精神——實現價值、忠誠、學習、冥想
d.社會/情感——服務、移情、統合綜效、內在安全感
10.3 以一個人的現有表現期許之,他不會有所長進。以他的潛能和應有成就期許之,他定能不負所望。——歌德
10.4 為了不斷進步,我們必須學習、堅持、實踐——再學習、再堅持、再實踐……
10.5 成功的計劃有兩個關鍵:細心的反思和時間上的保證。
P4S11 再論由內而外造就自己
11.1 刺激與回應之間存在一段距離,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于我們如何利用這段距離。
11.2 看似瑣碎的小事,往往也源自刻骨銘心的情感精力,如果只看表面,而沒有挖掘深層的敏感問題,無異于在踐踏對方心中的圣土。
11.3 如果一個人無法改變自己的思想構造,就永遠無法改變現實,也永遠不可能取得進步。
11.4 七個習慣澆灌出來的最高級、最美好和最甘甜的果實就是齊心協力,就是把自己、愛人、朋友和同事合而為一。
11.5 絕不要停止探索,因為其目的是回到起點,重新認識。
11.6 簡化生活的四個易行方法:
a.每天安排一些空閑時間。——寫點日記
b.訂個計劃結清信用卡。——只留兩張,一張用于業務,一張用于個人生活。
c.每周一個晚上關上電視機。
d.別做電話的奴隸。
11.7 開始按七個習慣生活:
a.學會安靜、沉思和在沉默中生活。
b.不斷磨刀,每天花時間在四個方面讓自己休整更新:身體、精神、智力和社會/情感
c.在關鍵的人際關系情感賬戶中存款,向與你關系密的人追加存款。家庭中的成功與和諧要高于其他一切。
d.花更多的時間于第二象限(重要而不緊急)的事務。
e.確定自己的使命宣言是完整無缺的。
f.負起責任為自己的家庭做出各種判斷。
g.定期復習七個習慣,并向他人講授。
h.在這個過程中對自己要有耐心。
“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生活基本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中,不斷更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