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挑戰營第四天。說實話,前面三天一直處于一種精神緊繃的狀態之下。吃飯,走路,甚至在工作不忙的一瞬間,都會想起,我今天要寫些什么?到底寫什么好呢?
手機也是長期拿在手里,不停的想打開來看看。看看別人都在寫什么,看看別人都在怎么寫文章。而時間,就這么飛速的溜走了。
三天一小結,今天,就寫個關于寫作的總結吧。
開始日更之旅,就源于之前那一剎那的決定。點擊加入之后,就沒有考慮過是否能夠堅持的下來。心里面想著,至少我有過堅持兩年每天背單詞的經歷,那么,寫作,也應該不難吧。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首先,是定位
由于我是上班一族,自然就將寫作焦點放在了職場文章上。于是乎,從日更開始的前一周,手機里遍布滿了各種干貨,雞湯以及職場故事。自然而然的,我也想寫這些,心里想著自己身處職場這么多年,總結起這些來自然是信手拈來,毫不費功夫。
在職場文章的幾類中,我又偏好于職場干貨文。因為畢竟也是技術出身,對于各種理性的分析,邏輯性的思考非常感興趣。要想文章投稿發布后對別人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要不然就直接寫日記了),我就得想辦法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然后想方設法的交給別人閱讀。
那么職場干貨又包括管理,技術,為人處世,銷售等等方面,我想,我還是走技術類的分析為好,畢竟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我需要經常去分析一些問題,并且找到解決的方法。
定位清楚之后,那就開始動筆吧!
其次,是表達
當真正開始寫時,就感覺出自己語言的匱乏來。甚至說可以感覺得到心里想說的話,然而落到文字上并不是那個意思。尤其是當自己寫完之后,都喪失了自己再讀一遍的勇氣,感覺寫的太差了。唯一帶來勇氣的是:簡書大學堂提醒您,該打卡了!
為何會這樣?
1. 平時還是寫的太少,工作常用的并不是大段的文字,而是各種圖表和PPT。大多數的時間我們都是在使用最最簡單的語言來說明一個事實即可。所有的邏輯關系,都是使用數字或圖表來表示。潛臺詞就是,我展示的東西,即便你不聽我講,也能看的明白。
2. 對于知識的總結仍然停留在干貨文上。曾幾何時我們開始不愿讀書,而花更多的時間用于在別人知識的海洋里沖浪。在上一篇的文章里,我提到了對于碎片化知識的積累和分析,見《不是干貨的職場干貨文》。然而在后來的資料查閱中發現,簡書一哥小六也寫過一篇文章,已經包含了我的觀點,并且寫的更好,更全面。嗯,看來,我這個干貨文只能是炒冷飯了。樂觀點想,還是要多積累多分析,別人已經寫得很好了,對自己未嘗不是一個良好的機會可以在別人的基礎上寫的更好。牛頓曾經說過,我之所以得到這樣的成就,不過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起點來的高,并且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才可以超過巨人,成就自己。
最后,是總結
及時的總結,可以讓我們明確自己的目標,并且修正自己的方向。
干貨文看多了,課程聽多了,才發現還是只能造就一個懶惰的自己。因為去看去聽的前提就是,我想不經過自己大腦的思考就得到更多的知識,甚至經驗技巧。寫出來,的確是一個良好的方法來檢驗自己是否已經鞏固已有知識并且能夠形成自己觀點。
平常我們在說的知識認知的幾個水平,分別是了解,理解,掌握,應用。一步就到能夠應用自如的境界,有些難。不過,我們已經在路上,只要方向不錯,目標,就如那盞燈,在照亮著我們繼續前行……
夜深了,我們先在心里點盞燈吧。
365無戒極限挑戰營 第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