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央行金融研究所伍旭川:金融科技是未來主流趨勢央行金融研究所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長伍旭川近日在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6中國互聯網金融規范與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金融科技(FinTech)是金融業未來的主流趨勢。早在今年7 月初,監管人士首次對FinTech 給出明確的“定位”,即FinTech 不直接從事金融業務,主要與持牌機構合作。伍旭川在論壇上表示,FinTech 就是金融和科技這兩個
詞融合在一起,它是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一系列技術創新,全面應用
于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六大金融領域,是金融業
未來的主流趨勢。“目前來看金融科技的本質特征,主要還是體現在脫媒(去中介化)、去
中心和定制化。”
伍旭川表示,具體到中國,金融科技主要包括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網貸、智能金融理財
服務以及區塊鏈,未來發展比較快的可能涉及四個方面:即大數據和互聯網征信;科技保險
(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可以量身定做產品);區塊鏈;人工智能和智能投顧。
據花旗集團的研究報告,FinTech 近5 年來吸引的投資額累積達到497 億美元,增長超
過10 倍。
伍旭川坦言,金融科技行業未來的特征首先是去泡沫化,以P2P 為例,為期一年的清理
整頓,也是因為最初缺乏監管,野蠻生長,沒有及時地化解風險;其次,依靠數據和科技變
革傳統的金融業;第三是借助技術優化產品服務形態,而產品的核心價值是技術和服務;最
后,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和民生,服務于就業。
“監管存在鐘擺效應,也就是說在穩定和發展中,要精準地找到一個平衡是很難的。”
伍旭川認為,在金融科技的發展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是:如何在穩定和發展之間找到
一個平衡點,如何在風險和監管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尤其在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必須牢
牢記住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時刻地放在心上。
近年來,不少國家對金融科技采取沙盒監管機制。比如今年5 月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推
出“監管沙箱”項目,以鼓勵英國金融服務市場的創新。對此,伍旭川表示,“通過沙箱監
管,監管一改以往被動、滯后的形象,很好地把金融科技的潮流把握住了,讓它盡量在正規
科技信息資訊
3
的道路上發展。這個做法對中國來說也是有很大啟發的,可以借鑒它的一些經驗。”
201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