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早年曾經(jīng)探討過一個法案,希望在香煙的盒子上加一些惡心的圖案,比如爛掉的肺、發(fā)黃的牙齒,用這些圖片去告誡吸煙者,吸煙有害健康、并且這不是一個酷的行為。但是這樣的法案一旦通過,會嚴重的危害煙草行業(yè)的利益。于是煙草行業(yè)花了大價錢去游說立法委員,希望不要通過這一法案。這些收了錢的委員直接說,我收錢了,這個法案先不通過了,顯然有些簡單粗暴。于是收錢的議員們在法案的討論過程中就成功的利用了「訴諸完美」的邏輯陷阱成功的否掉了這一提案。
什么是「訴諸完美」
訴諸完美是說:如果不能找到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那么就從長計議,先什么也不做。
就像這種邏輯陷阱在議員華麗辭藻的包裝下,聽起來大義凜然,言之鑿鑿。“關于煙害問題的防治,我本人一直是非常的支持,畢竟事關民眾健康,多年來對于相關問題的解決,我也是不遺余力。正因為如此,當局現(xiàn)在提出的這種印圖片的做法簡直就是兒戲~!印了圖片大家就不吸煙了么,當我們都是小孩子么?反煙靠的是教育,主管機關不從問題的「根源」入手,竟搞這些治標不治本的小動作,這都是浪費納稅人的金錢和時間,我要求主管機關立即停止這種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行為,回去仔細研究,從根本上一舉解決煙害的問題。”
錢收了,事兒辦成了,理由正當,大義凜然,事情零進展,套路完美。值得分析和學習。
還有“治標不治本”,它是「訴諸完美的另一層外衣」,因為治標不治本的觀念一出,就間接的否定和打壓了「治標」這件事,從而再去尋找那個想象中治本的方案。
為什么要反對「訴諸完美」
因為「訴諸完美」這種一勞永逸的解決方式,基本只存在于我們的想象中,而一旦「訴諸完美」成為了一個否定提案的理由,那么就等于我們所要推動的事情將停止不前,訴諸完美對事件的發(fā)展是沒有推動意義的。
舉個例子:「治標」對是事情的發(fā)展也是有推動意義的。就像你皮膚受傷了,傷口很深正在流血,但是等等,先別止血,這治標不治本,治本是溫柔小護士的細心縫合。希望你的流量控制做的還不錯。。
了解之后,如何實際應用呢?
自己做決定的時候,避免想要一下子整出「完美大招」的邏輯陷阱。
再有他人做決策或者討論問題的時候,你也可以分別出他的態(tài)度。
伏爾泰曾經(jīng)推廣過一句意大利諺語:Perfect?is?the?enemy?of?good。? 完美是優(yōu)秀的敵人。
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