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想必昨天你的朋友圈一定“小程序”刷屏了(抱歉,這篇更新有點遲)。
如果不是,你關注的某個公眾號也有很大幾率推送了自家小程序的文章。
所以,小程序是什么?
(如果你已經知道了可以跳過這一節)
先看下微信之父張小龍自己朋友圈的解釋:
簡單來說,小程序是微信的一個新功能。通過開放的程序組件,開發者可以在微信內部搭建各種“新功能”,實現訂外賣、打車、買票、看視頻、社交、定鬧鐘等你曾經需要下載APP才能完成的事情。只要開發者可以想到,就能在小程序中做到。
因為小程序搭載在微信內,你不再需要額外下載一些占用內存過大但使用場景不多的APP,俗稱16G手機的福音。
那么,小程序怎么用?
很多朋友是從各種公眾號的推送中知道了小程序上線。但是看著別人都在評論哪個小程序好用的時候,自己翻遍了微信卻找不到入口,是不是很捉急?
很多人都會告訴你:小程序的入口就在“發現”頻道的最底下啊,你看我都有,你咋沒有。
可你就是沒有,更捉急。
別急,那是你還沒有體驗過小程序,所以入口沒有開通。
如果閱讀文章的你現在想要體驗小程序的話,可以在微信的主界面搜索“小程序示例”,隨意體驗幾下,再退出就可以在你的“發現”頻道底部看到“小程序”入口了。(如果搜索不到,你的微信就需要升級了,IOS6.5.3版本或者Android6.5.3.版本才能支持)
進入小程序入口后只有一個簡單的搜索框,下一步就是搜索你想用的小程序然后點進去體驗啦。
不過大部分小程序只支持精準搜索。如下圖所示,小程序搜索框不支持部分模糊搜索,如搜索“貓眼”并不能顯示“貓眼電影”的小程序。
有點麻煩厚?
一個新產品,尤其是微信這種大神級的產品不是應該盡量減少用戶的使用成本嗎?為什么需要如此復雜才能進入小程序入口呢?
事實上張小龍曾經在微信公開課上表示過:“小程序沒有入口。”小程序存在的意義不是一個“微信應用商店”,雖然是把開發者能想到的功能都加到微信里,但它卻想讓開發者在線上用“減法”。
入口門檻高、沒有“應用商店”、大部分只能精準搜索——這一切都是想讓小程序成為“觸手可及,用完即走”沒有負擔的小程序。讓用戶真正擺脫,“我只是想訂個票,你卻給我看廣告”的被騷擾感。
小程序當然有不麻煩的地方
除了主動搜索之外,你還可以通過朋友分享和掃二維碼來進入一個小程序。
進入小程序頁面后,點擊右上角,微信用戶可以把某個應用的小程序以卡片的形式分享給微信好友或群聊,但目前暫時不支持分享至朋友圈。
這里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假如你進入騰訊視頻小程序,并打開 NBA 視頻欄目時,此時點擊右上角把小程序分享好友,好友收到的卡片內容直接為 NBA 視頻欄目。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收到好友分享的小程序卡片后,用戶可直接點開卡片跳轉至 NBA 頁面。
也就是說,你看什么,分享給好友的就是你正在看的當前界面,即時分享。這一點用在購物小程序、讀書小程序上也很妙,和微信本身的社交屬性結合地很深入。
小程序還支持掃二維碼進入,但不支持長按識別。
張小龍此前提到,微信鼓勵小程序開發者通過二維碼方式提供入口。但目前小程序的二維碼跟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是不同,小程序二維碼不支持在微信中長按識別,只能通過微信掃一掃才能打開。
也就是說你不能在手機中看到一個小程序入口就直接進入,而是在線下的環境看到它的二維碼才能打開。
小程序這個設計好像又有點反人類,但事實上這是微信通過這種方式鼓勵開發者開發線下的打開情境,以后,微信的線下掃碼就會局限于當面付款的場景了。
安卓與 iOS 小程序還有一些區別
Android 版微信支持將小程序添加至桌面。就像小程序上線前張小龍用三星手機在朋友圈曬的圖一樣,一個個小程序的圖標放在手機桌面上,如果做得足夠好,就可以取代APP了。
而 iOS 版微信僅支持將小程序置頂于聊天界面,用戶在聊天界面至多置頂一個小程序。
小程序選在1月9號上線還是有很大野心的。
在今天凌晨小程序上線后,張小龍在朋友圈發出一條寫著“2007.1.9”的狀態,同時配有 iPhone 一代的新品發布圖。
2007 年 1 月 9 日,喬布斯在舊金山莫斯科尼會展中心發布了蘋果首款 iPhone,成為改變智能手機生態的“大神級”產品,而在十年后的 1 月 9 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
張小龍以這樣的形式,向喬布斯致敬,同時也對小程序的未來有著非常大的期待吧。
你對小程序還有哪些想說的、想知道的、想推薦的?歡迎給我們留言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