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努力讓我看清了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距離,我和一些人的落差逐漸變成了一些人和我的落差,剩下那些難以逾越的差距,才是一個人努力的意義所在。
? ? ? ? ? ? ? ? ? ? ? ? ? ? ? ? ?
最近迷上了看《奇葩說》,現在已經出到了第四季,感慨自己居然錯過了三期這么良心的綜藝。
可是打開了第一季的視頻,卻發現選手們辯論時邏輯不通,邀請嘉賓戲太多,甚至對辯手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整個辯場吵吵鬧鬧,和第四季觀點鮮明、火力十足的辯論賽完全不是一個水準。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特別崇拜的一個直系學姐,她的公眾號因為內容貼近生活,排版優良,吸引了眾多讀者的喜愛。
剛辦公眾號沒多久,想從學姐那里吸取一些經驗,就翻了翻她剛開公眾號時的文章。
沒想到,那時的學姐大概也是初出茅廬,排版上的問題,文字上的問題和我現在面對的差不了多少。
那一刻我才明白,我們習慣于看向即時的結果,卻忽略了太多的過程。那些為人仰仗的光環下,大都藏著一個拙劣的起點。
? ? ? ? ? ? ? ? ? ? ? ? ? ? ? ? ?
大學報到的第一天,我戴著厚厚的鏡片,留著老實巴交的齊劉海,加上路途疲憊留下的黑眼圈,在各個窗口辦理各種入學手續。工作人員全部是衣著整齊的學長學姐,到處都是靚男美女,顯得我與這里格格不入。
開學前的軍訓把每一個人都裝點得倉皇而狼狽,看著面容姣好的學姐路過,會不自覺地拉下帽子,蓋住自己深淺不一的眉毛。笨拙的迷彩服和雪白連衣裙之間的落差,就像一個尷尬的隱喻,諷刺著自己無措的青春。
每一個剛進入大學的人似乎都和我一樣,到處小心翼翼,過去引以為傲的一切在這里似乎都不值一提,舞臺上恣意而張揚的學長學姐在聚光燈下完美而精致,其實算算比我們也只不過大了一兩歲。自己就像泥潭里一條不起眼的泥鰍,一不小心掉進了看不到邊際的汪洋,青春在逼仄的夾縫中沾沾自喜,卻被這偌大的自由突然間壓得抬不起頭。
今天是七月一號,我的大一還有兩天就結束了。氣定神閑地走在去圖書館的路上,時時會想起一年前拖著行李箱拘謹而惶恐的自己。
一年的時間,新換的日記本已經不再新了,一次次地打碎自己然后重建,日記中破碎的句子已經成文,自我在反復的重建中漸漸成形。不過不到三百天的時間,人生在沉寂的時光里開始逐漸骨骼分明,青春在看似虛弱的外表下卻勁道十足,我在自己的世界里指天弄地,逐漸長成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
開學初的落差感還在,只不過有了新的定義。努力讓我看清了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距離,我和一些人的落差逐漸變成了一些人和我的落差,剩下那些難以逾越的差距,才是一個人努力的意義所在。
每一條看似規整的正軌,都有過一個不那么體面的起點啊。
慢慢來,凡事總有過程。
? ? ? ? ? ? ? ? ? ? ? ? ? ? ? ? ?
人在遭遇失意的時候,很容易誤判事物的價值。
高考前一次又一次地模擬訓練中,你因為一次又一次地失敗痛哭,結果有一天再坐到考場時你發現,卷子上的題目在那張曾經讓你哭過的卷子上出現過。
政治課本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人生中的任何經歷,成敗與否,都必然有其價值。
就拿寫作來說,在開公眾號之前我寫過一些段子,原本只是抱著宣泄的目的,后來生出了想寫文章的想法,那些東西反而為我提供了很多素材。
十八九歲的年紀,大都面臨著人生的又一次開始。起點重要嗎?當然重要。有多重要?無非是決定了你此刻的高度罷了。
人生向來沒有絕對意義的答案,人一輩子要面臨無數個重新開始,沒有哪個起點能夠決定一個人一生的走向。
事物的局部往往是不堪的,拿個放大鏡看美女的眼睛,說不定還能看出一坨眼屎。太看重局部,往往被局部所困。
評判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看的不應該是絕對值,而是相對值。放棄有千萬種借口,因為起點的卑微而放棄的人,不配稱自己有過夢想。
一直相信,所有的努力都會有所回饋,只不過不是任何回報都會按照你所期待的形式前來。
你我都是肉體凡胎,一天撿一粒火星藏進心里,總有一天會發光的吧?
優于別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是優于過去的自己——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