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周作業提到產品的規劃及迭代,回想之前做的一個偏后臺管理產品,覺得這產品的規劃與迭代有蠻多東西可跟大家Share,小白筆者初次試稿,望多多拍磚。
產品概括
該產品為抵押類貸款管理系統,從初期到現在歷經2年半左右,使用規模在4000人左右,該系統成功適應并滿足了線下業務的需求,具有外包不具備的靈活性、可拓展性、及數據安全性,提高了作業時效(從件均3H減少為1.5H),減少人力成本(財務人員減少40%以上,運營人員減少15%),目前該系統作為公司核心競爭力已提交專利申請。
背景
2015年公司提出資產為王深耕車貸的戰略,公司將重心由資金端轉向資產端,計劃在全國布局100多家門店;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隔閡,給管理全國門店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另一方也面臨人員低效和服務水平低下的行業通病,為此啟動了通過互聯網和科技手段改造傳統資產端之路
戰略三步走
第一階段:跑得通
把傳統資產端業務信息化系統化,主要解決框架性流程性問題,讓業務能跑起來。處于這個階段的系統,需深入調研了解資產端作業流程,吃透線下每一個操作步驟,透析背后原因以及真偽,一般做法為實地調研,調研需注意:多觀察、多記錄、多詢問,調研維度:流程及角色,觀察整個作業流程,記錄完整訂單流程及各流程花費的時間,為了保證樣本的可靠性,建議至少需要全程跟蹤8個完整訂單。了解作業流程后,需代入角色概念,觀察并記錄每個角色參與的流程及所需要完成的每個細分動作需要的時間,調研主要產出文檔:業務流程圖及作業時效表。經過大約3-4天的調研,基本可以把流程及角色任務有個基本的了解。
調研結束后,需梳理產出文檔,經過思考篩選再整理的過程,產出符合產品思維的流程圖、角色權限表、菜單功能權限,這時可拿產出物邀請多方參加流程討論,反復推敲,帶入角色思考,最終敲定初步流程,之后根據流程圖設計原型以及PRD。要確保這個過程不是一人在孤軍奮戰,要拿出產出物與所有涉及角色崗位的同事討論推敲,千呼萬喚從0到1的過程馬上就要完成,是不是有一點激動呢?
如果你以為這個這個階段快要結束了那么痛苦才剛剛開始,基本流程開發上線之后會出現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需求分析記住這一階段的宗旨:讓業務能跑起來,其他類型問題其他階段解決。
在第一階段的所有迭代基本都是搭框架的工作,包括搭建進件流程,風控模塊,運營模塊,財務模塊,還款模塊,貸后模塊,能夠按時按量完成工作并讓業務順利在系統上跑通就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第二階段:跑得順
當第一階段的框架搭建起來并跑一段時間后,會發現原有流程存在漏洞或者邏輯上有點繞的地方,第二階段主要任務就是要復盤第一階段的流程并加以改善,該階段的宗旨:刪煩就簡,越復雜的邏輯流程越要審視,能不能用更加簡單流暢的邏輯代替復雜的邏輯,例如,在第一階段進件流程哪些環節是冗余的,有沒有哪些流程是并列的重復的,哪些流程是比較繞的,對這些流程的再次梳理優化都是該階段的重要需求
第三階段:跑得快
第三階段要多做用戶反饋調研以及數據埋點,為以后數據分析以及關鍵路徑分析做好準備。找到用戶費時最長的環節并實地考察原因,在理清背景及緣由動機之后,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專業知識以及工作經驗提出更優的解決方案,除此之外還可以做競品分析,看能不能拿來主義。
流程各個環節做好埋點,統計各個環節及角色操作時長,管理監督各個環節的時長并統計操作差錯率,用各種措施(包括獎勵與懲罰機制)來激勵用戶嚴格按流程準確操作系統,減少差錯。每個星期根據數據分析公示所有門店的時效情況,最好的門店幫助最差的門店,好的門店獎勵,差的門店批評。
在這個階段,是發揮創造性的最好時機,宗旨就是:減少人工操作加快各環節操作時效,這個階段可以比較多運用例如人臉識別、自動上傳分類、接入第三方評估輔助決策、三方征信、反欺詐等等。
總的來說,對于一般的CRM系統來講,這種規劃邏輯有助于理清產品成長路徑,讓產品經理在過程中做需求分析時更有理據,可以根據規劃做到柔韌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