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女性不愿意結婚,縱觀原因,多數是因為女性的獨立能力越來越強,有穩定的工作,有自己的房子,一個人過的踏實、自在,并不需要通過婚姻來改變自己。還有一部分人不愿意結婚,是因為家庭環境。如果沒有穩定高薪的工作,沒有一套商品房/學區房,女子根本不想與其談戀愛,更不想與其結婚。
關于"房子、工作、愛情"最近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安家》正在上演。
《安家》由孫儷(飾演房似錦)和羅晉(飾演徐文昌)共同主演,講述了28歲的房似錦受上司瞿云霄的旨意,將安家天下(房產中介)的店長徐文昌的店長位置取而代之。
徐文昌的工作模式一直是人性化管理,經常照顧大家的情緒,平日在門店里大家可以做私人化的小事情,只要不影響顧客,徐文昌都不過問。房似錦推崇雷厲風行的格式化管理。她要求公司著裝統一,每天早晨按時開例會,按照規定辦事等等。兩人在相鋒交錯中進行。故事的結尾房似錦沒有取代徐文昌的位置,并且愛上了徐文昌,最后兩人待著大家一起創業。
從《安家》中,我們看到房似錦一步步改變的過程,各種環境影響,個人因素等等,透過她們的故事,我們看到人生的四大折問。工作中什么最重要?房子重要嗎?"愛"究竟有多大魅力?人,如何才能過的幸福?
今天,透過《安家》來分析人生四問。
01工作:嚴謹的格化的管理vs溫和的人性化管理,到底哪樣比較推崇?
安家天下是一所房產中介,房似錦在安家天下從業多年,受上級旨意,將調至徐文昌所在的門店(靜宜門店),取代徐文昌的店長職位。
徐文昌是個個性比較隨和,注重情感的溫柔善良人。平日在徐文昌領導下,人們可以隨意化妝,開小差,只要不影響顧客就行。
房似錦來到靜宜門店第一件事,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員,上班時必須著裝統一,每天開早會,上班期間不能做私人化的事情,更不能開小差。沒客戶的出去找,沒業績的去派傳單,一系列為門店創造利益。
兩種不同模式化管理。徐文昌的人性化管理和房似錦的格式化管理。一個公司,“管理模式”的方式關聯著公司的經濟效益。人們更喜歡哪種呢?
答案是:徐文昌的人性化管理。其他房產中介每天著裝統一,每天在門口喊著響亮的口號。但是在徐文昌的門店之下。徐文昌每天早上帶領員工拿起尤克里里,掃把,拖把等一切雜亂的裝扮,唱喜歡的歌,每天不開早會,只是唱歌。
工作的態度對事業以及個人的影響極大。美國暢銷書作家羅曼.W.皮爾說:態度決定一切。抱著什么樣的心態作出什么樣的事。現在的一線城市,尤其是現在的90后和00后小青年。受不慣社會的打擊,性格暴躁。如果太過嚴謹,反而會失去信心。
受徐文昌的影響,嚴謹的房似錦開始得到改變,過去,房似錦撬單、搶單,為了賣出房子招數冷酷、無情,遭到同事們的排擠、敵對。改變后,房似錦對同事們友好相處,并且充滿愛心,幫他們做事。房似錦過去有這種風格來源于她的原生家庭,她的母親壓榨她,爺爺病痛,弟弟又無能為力,只能一次次的在房似錦身上下狠手。媽媽越想要錢,房似錦就越努力掙錢。越努力掙錢就越傷害同事們。好在安家天下讓她得到改變的機會。徐文昌和同事之間的溫暖和關愛,讓房似錦感受到愛的力量,情感的力量。讓以前雷厲風行,個性行事的房似錦改變了原有的風格態度,并與大家和平共處。
工作中,人情的冷暖始終難以打破,為了工作打擊個人的自尊心,為了達成業績目標使用小手段,讓人嘗盡了痛苦和憂傷的滋味。同事與同事間多半不能友好相處,更多的是唯利是圖,不顧別人的生死。《安家》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和平相處,同事與同事之間的互利互愛,讓真個氛圍變得更加輕松,工作也會變得更加積極向上。
02房子:不是一生的必需品,重要的是擁有情感
《安家》有一則故事情節非常感人。江美廷與宋葆華住在一所老洋房里,老洋房一共有三層,祖傳系代。根據規定,如果出售老洋房需全產權出售。宋葆華家有兩個外甥,如果出售此房子需要兩個外甥親筆簽名。
房似錦接下這個單子,歷經千辛萬苦,不斷地溝通,準備資料,對江美廷和宋葆華照顧有佳。在房似錦看來,他們是老人,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常來看望他們。宋葆華生病住院,急需用錢。江美廷和宋葆華多次退讓,與兩外甥的家庭商量,他們少分錢,只要能拿現錢就行。然而宋葆華的兩個外甥,不斷為其制造困難,想拖住此次房產售賣。想多分幾百萬的財產。
最后,房似錦沒幫江美廷、宋葆華賣掉老洋房,沒錢救宋葆華的生命,江美廷也相繼去世。
去世之后兩個外甥與他們的家人去房產中介出售老洋房,幸被房似錦撞見,并警告其他房產中介,如果敢做這個單子勢必與他抗爭到底。
一個人如果對一件事情付出情感,就不是金錢與金錢的交流,而是心與心的對話,心與心的溝通,心與心的交換。房似錦之前為了賣出這套老洋房,對江美廷和宋葆華二人充滿了情感,誠心幫他們賣房子,挽救宋葆華的生命。曾經因為沒幫江美廷賣出房子而感到抱歉。如今江美廷和宋葆華一走,兩個外甥就出來賣房子,各分財產。做法讓房似錦充滿敵意。所以極力阻止兩外甥出售老洋房。
人世間,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金錢去衡量,"情感"的世界更珍貴的東西。安家天下的同事曾經用愛和溫暖感化了房似錦。讓她改變了對工作的行為、態度得到改變,仿若重生,造就了今天更好的自己。如今,為了江美廷和宋葆華的情感,表示她的尊重,極力阻止他們做這么不道德的事情。
然而當兩個外甥去過戶老洋房的時候,才發現,江美廷去世之前在公證處立的遺囑。視頻中江美廷說:“將自己與先生持有的產權無償捐獻給國家,把自己心儀的首飾送給房似錦”。外甥看到視頻后大發雷霆,他們將失去金錢和財產。失去全產權,將永遠無法出售老洋房。外甥更加得不到錢。
這個世界上,錢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房子也不能代表你一生的財富。情感才是人的戰利品。我們生下來,無非活下去。最誠實的理由,無非讓老人過得安心、放心。便已足以。
03愛情:愛你的人愿意為你解決問題,陪伴你成長
房似錦方齡28,繁忙的工作加上為了掙更多錢的步伐,以致于她沒把愛情放在心思上。遇見徐文昌后給了她力量,讓她有“愛”的感覺。從房似錦來靜宜門店之后,徐文昌一直對房似錦照顧有佳,幫她解圍,處理工作上的事務。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徐文昌用心和態度讓冷酷無情的房似錦變得,充滿情感,做人溫婉動人。而房似錦在自己的家庭里幾乎沒有愛,甚至被媽媽壓榨,一次性要100萬,要完100萬再萬10萬,拼命的索取,用錢來進行道德綁架。可以說,房似錦根本沒經過愛是什么感覺。但徐文昌讓她感受到了。徐文昌一路給房似錦錢。幫助房似錦解決問題。在他看來,我給你錢是因為愛你,因為愛你所以愿意幫助你。
曾經房似錦試過不給母親錢,但下場很慘重。媽媽直接跑到公司里來鬧,跑到住房門口來堵人。讓房似錦顏面盡失,差點丟了工作。在愛情里,不愿意看到的,是心愛的人傷心,痛苦的滋味。徐文昌看到房似錦的傷心和無奈。與房媽媽交流,充當第三者。勸退房媽媽的行為。讓房似錦安心做自己。
故事里朱閃閃家庭條件優越,有上海戶口,在家中是個寶。她出來工作多不是為了掙錢,一年也不開單。她的目標是在工作中,找到一個高富帥,最后結婚。愛情,有那么容易找嗎?安家天下有五個男生,兩個女生(房似錦和朱閃閃)。他們平日里相互打鬧、愛護。特別是王子健,經常調戲朱閃閃。說話大膽妄為,但那也是因為愛。
王子健和朱閃閃起初看不上眼,但經過長時間的相處,打鬧和愛護。發現離不開對方。在這個過程中,她們相輔相成。曾經在朱閃閃最需要的時候幫助了她。在她與別人約會的時候在背后默默的關心她。
故事的最后房似錦與徐文昌在一起,帶領安家天下的王子健,朱閃閃,小樓,老有一起創業,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故事的結局很完美,他們在工作上,都收獲了自己想要的人生。那么,他們人生就幸福了嗎?幸福不是擁有一分工作,擁有房子,擁有愛情。而是和平共處的人生方式。那么,怎樣才能更幸福呢?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過一生》給我們答案。
04尋求生活真正的幸福
——叔本華有個非常著名的論斷: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即生命意義,一種盲目沖動的力量,一種不斷產生欲求的力量,一個欲求滿足了,又有新的欲求,生生不息,所以,生命的本質就是痛苦。
這個結論猶如房似錦她的媽媽的形象,房媽媽的欲求能力太強,開始跟女兒要100萬,要完之后還想要10萬,不斷的索取,不懂滿足。如果房媽媽不去欲求,我想她的家庭會很幸福,有個會掙錢的女兒,有能力的女人,有個有能力的女婿。但是因為她的欲求太深,導致她的女兒討厭她,痛恨她。
——不要攀比,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叔本華認為,人之所以命運不同,在于三個方面:1:人是什么。即廣義的人格。比如:健康、力量、氣質、道德等等。2:人有什么。就是財產和各種所有物質。3:一個人的評價處于什么地位。叔本華的看法是:“人生幸福的首要,最本質的要素就是我們的人格”。
總的來說,對于幸福,人生的主觀因素比客觀因素重要。通俗的講,就是你個人的感覺,想法比價重要。比如:你今天去市場買個水果,你覺得葡萄酸酸甜甜很好吃。可是,旁邊的人跑過來跟你說,葡萄很酸的,有什么好吃。
事情,重要的是一個人的想法以及觀點,而不是客觀因素。
《安家》里宮女士想買房子。所有人都認為宮女士不會買這個房子。房似錦倒認為,宮女士一定會買這套房子。有兩層。打開天窗還能看星星。實際上它是爛尾樓。多年沒人租。沒人買。2層沒有窗戶。只有一個天窗。在頭頂。去洗手間和另外一個臥房還得走出樓道,成一個z字形走向。但是房似錦遵從個人想法,精心裝置這套房子,把樓道的墻壁上掛滿宮女士孩子的畫畫,形成個人畫展。回到2層,把天窗打開天窗,還能看到星星。房似錦成功的賣出這套房子。
在事情上,主觀因素代表你真正的想法。
——不過于追求財富,財富帶來幸福,也會打擾幸福。在滿足我們日常需求之,外財富對人生幸福的影響相當大,甚至說才會打擾幸福。
例如:江美廷的老洋房。為了爭奪老洋房的財產,導致兩位老人失去幸福。最后個人財兩空,既不能使人得到幸福,也讓別人失去了生命。代價極其大。
叔本華認為:倘若人足夠幸運,通過努力掙到錢,然后給后人繼承家產,要么被發揚光大,人財富越來越多,要么就是被繼承奢侈浪費,揮霍一空,將他奠定的整個家庭全部敗光。
人財兩空的案例有很多。以前,我們村有個人,他們家很有錢,不愁吃不愁穿,如果不吃喝piaodu,父親的財產夠小伙子花一輩子。于是他不用努力,渾渾噩噩。接近35歲那年,他的父親因病去世,小伙子獲得很多的財產。因為沒有正式的工作,不懂投資,為了讓自己過的開心,學會了du,跟朋友吃喝玩樂。不到5年把所有的積蓄花光,直到花完才意識到錯誤的存在,可惜,時間太晚了。
40歲,一無所有。也沒有上進心,一人孤獨終老。
一個人幸不幸福的關鍵,不是他擁有多少財產,而是一個人內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