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往事里,一直都有很多的回憶。點點滴滴,不曾忘記。
印象最深的,大約是我十多歲時發生的某一件事。具體哪一天,已經不太清楚。只記得那天,當我從學校放學回來。一轉眼,就看到家里媽媽老式的陪嫁柜子上,多了一個長方形的小小的物件。
我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目不轉睛的盯著它看。挪不動腳步。這個頭頂頂著一節一節細細的金屬桿的東西,為什么這么神奇?
有點長有點寬,周身漆黑,旁邊有紅色的條形點綴。八幾年,在家里所有的父親手工做成的桌椅板凳里,這個東西,看起來是那么的精致可愛。
當然它的神奇之處遠不是外觀好看那么簡單。剛剛買來的時候,一直被我哥霸占,聽小說,聽流行歌曲。二十四小時不放手。
秋天的時候,有一次他還給某個電臺寫了一封信,給誰點了一首歌。那首歌在播放的時候,正是我們午飯的時候。很多人,圍在一起,在收音機里聽到了他的名字。記得當時他好得意的一副樣子。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它在我哥的眼里不再像初來乍到的時候那么新鮮感十足。有時候他不想聽了,也會輪到我和父親來擺弄。
我其實聽不太懂什么。只是覺得它好玩。一會是這個節目,一會是那個節目。父親則不同。在關中平原生活了幾十年的父親,沒有什么特別的愛好,唯有秦腔,最是熱衷。
每年的農歷二三月份,附近的村子會輪流著叫來各地的秦腔劇團,幾天幾夜的在村里搭臺子唱戲。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父親最是忙碌和開心。有時候連飯也顧不上吃,早早的趕著去。搬張小矮凳,坐在戲臺下的正中間。仰著脖子,看著戲臺上的人時哭時笑,唱念做打。
家里有了這個東西以后,父親在農閑無事的時候,也會抱著它,調著臺,聽著自己喜歡的秦腔戲,周仁回府,或者三娘教子等等。有時候還會跟著哼唱幾句。
父親已經走了很多年。童年也早已走遠。但是童年留給我的記憶,深深淺淺,不曾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