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貓最先學會的語氣詞是嗯。
他三個多月大時有次吃完奶,貓奶奶給拍嗝,他往貓奶奶肩頭一趴,開口就是一連串的“嗯嗯嗯”,竟然是貓奶奶平時哄他睡覺的調子!困了,主動要求開啟哄睡模式呢。
在之前,小貓兩個月到三個月大時,晚上睡覺哭鬧的次數比較多,往往是哄半天睡了,剛放下又哭。每天起早上班的貓爸只好獨自睡小房間,我跟貓奶奶睡大床,晚上一起照顧他(婆媳互聽對方打呼嚕神馬的超級酸爽哈哈哈)。貓奶奶總是輕輕排著小貓的背,有節奏地“嗯嗯嗯”,效果炒雞好!往往小貓還沒睡,我已經zzz
插播一下,貓奶奶小學文化水平,超級月嫂,習慣就是“用數據說話”,干一樣精一樣!學霸貓叔其實是家學淵源啊。小貓每天喝多少水,吃多少奶,穿多大衣,用多少尿布,她張口就來。我比對過實際發生數據,誤差可以忽略不計,服了!也幸虧有這個大專家在身邊,讓我這個新手媽媽順利進入狀態,不然這會哪有心情碼字啊<( ̄︶ ̄)>
第二學會說的是“嗯~~~”,語調輕快而且抑揚頓挫。從小貓滿月起,家里每天都會放兒歌給他聽(結果就是我現在去KTV只能點兒歌唱了⊙︿⊙)。六個多月時貓奶奶一次無意中說“小貓你也唱呀”,他就跟著音樂哼起來!從此一說“唱歌”,他就“嗯~~~”,成為我們家又一個保留節目。
第三學會說的是“嗯嗯”,拉粑粑專用,也是少數我的南方方言跟貓奶奶的北方方言通用的詞。每次小貓拉粑粑,他自己“嗯嗯”使勁,貓奶奶或者我會“嗯嗯”給他鼓勁,即使被臭臭熏到不要不要的!到快一歲,小貓要拉粑粑了會大聲“嗯嗯”告訴我們,于是速度解下尿不濕抱到衛生間處理了,糊一屁股臭臭還弄臟衣服的頻率頓時降低了不少。導致我每次聊天打“嗯嗯”時,都有掩鼻的沖動(-??)
第四學會的是“嗯!”意即:快幫我把好吃的拿粗來!作為資深吃貨,我愛囤積美食,小貓經常看見我撕開各種包裝袋往嘴里塞東西。在某天我磕瓜子,看他睜著大眼好奇地盯著我的嘴,就心血來潮往他嘴里塞了一點。他吧唧著小嘴,有滋有味地吃了半天。第二天我下班回家,到處找瓜子。貓奶奶告訴我,白天抱他坐在桌旁,他抓起桌上的瓜子袋放到貓奶奶手里,大聲“嗯!”貓奶奶沒明白,把瓜子袋又放了回去,他又抓過來。反復幾次,貓奶奶終于明白了,磕了幾顆喂他,終于滿意地笑了。貓奶奶好氣又好笑,只好趁他睡覺把瓜子袋藏了起來,汗!但從此小貓拿到零食不會打開包裝袋,就會遞給我們“嗯!”求助。哎,一不小心,小小吃貨養成了啊@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