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力會消耗人
哪怕是那些具有極強自制力的人也有精疲力竭的時候。如果每天面臨很多壓力,無論是誰都會感到乏力,無法達到某些目標。
如果沒有具體目標,“做到最好”所帶來的結果往往離“最好”相差甚遠。這很諷刺,“做到最好”恰恰是最平庸的配方。 那么拿什么來取代“做到最好”呢?
答案是:具體而艱巨的目標。
制定一些非常具體且困難得合理的目標。然后你要用最能給自己動力的方式來看待這些目標,才能進一步提高成功機會。
“為什么”思維
如果你想激勵他人做一件事,用“為什么”來形容這件事也同樣能用來說服他們去嘗試。“為什么”式思維會使你更看重“合意度”信息,意思就是說,你做成這件事或達到這個目標對你是否有好處,將會多有趣,多愉悅,多有益。這些都是我們思考在較遠的未來要做的事時會問的基本問題。
“是什么”思維
更加具體的“是什么”式思維會使你更加重視“可行度”信息——你是否真的能做到你要做的事?有多大把握成功?你面臨著什么阻礙?當我們在考慮近期要執行的事時,這些是我們想得更多的問題。
靈活選擇相應的思考方式
對目標采取“為什么”式的大體思維能使你更有動力、備受鼓舞,專注于你能得到的回報,并增強自制力與毅力。而“是什么”的細節式思維在你做困難或生疏的事時最有幫助。它能使你專注于操作性細節,從而完成任務,并且能幫助你防止拖延。
大的成就不是采用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就能得到的。你需要知道如何為排除特定的困難而選擇相應的思考方式(或者知道如何為幫助別人實現目標使用得當的表達方式)。
以上筆記摘抄內容來自書籍《成功,動機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