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三場演唱會,分別是濱崎步2015橫濱演唱會,碧昂斯2010世界巡回演唱會,和kokia2016光影層疊音樂會。是非常不同的感受,首先我們必須定義三場的“表演”本質,其天職是滿足買單觀眾的需求,三者都完成了任務。
濱崎步代表了幾乎是我們一代人的青春期,歌手與粉絲的關系更像遙遠守護的朋友,每次步姐都是用《my all》這首歌做結尾,這首歌是她寫給粉絲的鼓勵歌,歌詞里寫滿了守護,無論是悲傷還是開心我都在你身邊,與九十年代的純愛日劇是一個基調,非常容易感染粉絲,再加上冷靜下來覺得挺過頭的伴舞表演,體現友誼的勾肩搭背擦拭眼睛,步姐也是眼中含淚,現場粉絲哭了一片。我認為是完成了演唱會的使命了,大家去看一場演唱會可以說是從壓抑生活的一次逃逸,回到那些溫暖熟悉的過去,是最保險的做法,燈光音響妝容都很精致,我們青春尚未老去,飲下這支力保健,還是有勇氣回到日復一日的“責任人生”中。
關于碧昂斯的演唱會,首先碧昂斯這種級別的專業人士,你要知道她對自己多嚴格,每場演唱會結束回到房間要重看自己的舞臺表演,去修正每個偏差,所以你看人家臺上拉風,臺下練到每個毛孔。致敬專業!
歐美風者是在舞臺是屬于釋放身體能量的類型,不僅僅指一般意義的“嗨”,這與歐美的文化有關,他們順應能量的發展,在舞臺上大方行事,那樣又唱又跳又躺又跪的折騰,聲音還那么穩定,只能證明這唱功是一天都沒有松懈,這場演唱會最后的《halo》碧昂斯的表現非常驚艷,甚至跳入了粉絲人堆里,彈幕里一片“各種占便宜”,其實這種想法真的只有國人才會有明顯的感覺,我國就如在電影《喜宴》里,外國人震驚地看到含蓄的中國人在鬧洞房時爆發出來的野蠻,李安給了一句經典的臺詞“你見證的是五千年的性壓抑”,再看看隨處公交車柱子上留的QQ號與我們網頁的漂浮動態以及各種熱點,了然于心。但是作為不壓抑性的歐美人,碧昂斯這“一跳”,代表了對粉絲的信賴(我們團隊建設里著名的“信任背摔”,我自己嘗試過,完全不敢信任隊友,太嚇人了,萬一沒接住,后腦勺著地可會失明,所以少年兒童團體幾乎禁止開展“信任背摔”)。
碧昂斯在這首歌特別緬懷了MJ,從動作神情歌聲里的哭腔里感受到了碧昂斯對榜樣發自內心的敬仰,在舞臺上的祈拜,都很自然,全場哭成一片,不,碧昂斯的粉絲都激動到哭喊,碧昂斯的人格魅力應該完全對得起天后的稱號,這樣一個人也是擔得起別人當榜樣的責任。
Kokia這個歌者,已經可以上升到音樂穿行者的境界,她的音樂涵蓋了流行宗教美聲等等,她的嗓子可能性無窮,那彪悍的創作力,每首歌都是詞曲全包,這“人形樂器”的稱號確實實至名歸,唱功是可以現場錄CD的程度,2016這場就是現場錄音,太給跪了。
憑良心講,kokia的歌火的就是耳熟能詳的《謝謝,淚的告白》,海豚灣戀人里的《白雪》等等,但是講真她的歌幾乎只有她自己能唱,完全是寫來虐自己玩,各種轉音變調,音域的幅度,美聲流行的穿插,還有自造語每次演唱會都讓人心疼,沒有一首歌好唱,經常有彈幕問kokia的演唱會為什么都穿孕婦裝和赤足,撇掉自己個性,寬松衣服可以更輕松發聲,赤足可以站更穩定,氣息勻稱。
這場演唱會,是kokia精心創作呈現的作品,用一個世界觀的打造了一個完整的世界,開篇到結尾,一個篇章連著一個,很難再去細分,提下一開始關于“語言之砂”就是關于巴別塔的章節,本來世界上人都說同一種語言,但是他們開始爭吵,神祗們體貼他們所以把“語言之砂”撒向人間,讓大家聽不懂彼此的話,但是人們不理解神祗的美意…這場演唱會就是kokia奉上的一個完整創作品,沒有一丟丟失望。(kokia的演唱會根本不像演唱會,倒像音樂會,觀眾們都坐得很正,等她唱完最后一個音,當樂器停下音符,才敢鼓掌,也是特別的共同默契,或許在這樣的演出里,會忘記我們在看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