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有三大特征:快節奏、高效率、高壓力,無論你從事的是生產線的工作、還是辦公室文職工作、市場工作、即便是從事文藝工作,也都無法逃避這三個問題。看富士康的工人連上廁所都有次數和時間限制,在辦公室里你若想輕松,抱歉,你離丟掉這份工作不遠了。。。
那么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呢?原因很簡單,生產力的提高、直接導致節奏的加快,社會分工的細化、直接要求每個環節要提升效率,而這種快節奏和高效率,也就導致了普遍的高壓力。
那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快節奏和高效率會帶來壓力這個問題沒有?原因也很簡單: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綜合體,并且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感性的一面和理性的一面是要平衡的,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的時候,弱勢的那一面就會產生大量的負能量。
而快節奏和高效率是什么?是絕對理性的一面,作為一個現代人、長期處于這種理性環境中,自然也就會產生大量的負面情緒。想想如果我們像個機器人一樣沒有感性,那么快節奏和高效率也就沒有所謂的壓力問題了。
相反,一個人過于缺乏理性的環境,也會失去平衡的,比如:長期處于不需要工作、也沒有學習和成長,人就會有迷茫、甚至是空虛的狀況。
如果理解了這一點,我們今天要從這個平衡的角度、好好討論如何處理人性中的感性一面的問題,尤其是互聯網革命、智能革命、生物革命、三大革命同步來臨的這個時代,人性當中的感性與理性的平衡、更佳容易被打破,我們更佳的需要建立一個健康的心志,并且,農耕時代的三大宗教之后,近三百年、我們還沒找到一個可行的平衡方案。
好,先不管宗教和各種心靈雞湯,我們步入正題,看有什么辦法可以建立一個適合這個時代的健康心志。在這里我給出兩個建議,1)讓心志學會跟著場景切換;2)讓忘記過去、成為一種修養,建立輕盈而豁達的心志,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一、讓心志學會跟者場景切換,一個場景、一個心志模式。
一個人的感性世界、跟理性世界是完全不同的,理性世界、是由對這個世界和自我的認知體系構成的,是一種相對穩固的世界,而感性世界則不一樣,那是瞬息萬變、及其不穩固的世界。舉個例子,一個女人對小區周邊的服裝店的認識,是相對固定的,哪家賣什么風格、什么層次的,都是相對固定的,但她去逛店的時候,她的心情好不好、她這幾天情感傾向于溫和還是激情、她跟男票逛的心情和閨蜜逛的心情,這都說不準的。
那說這么多、到底想說什么呢?就是首先想明確下:一個人的感性世界,是由無數個場景構成的,不同的場景、有著不同的感性世界,并且、這個時代為我們創造的場景、真的是超越以往任何時代。
所以,一個成熟的心志、第一個要學會的就是跟著場景切換,而不是到哪兒都是一個臉色。想想你身邊肯定有這樣的人,無論什么樣的場合、他的形象都是一成不變的,或者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因為把心志的成長當作是一門穩固的系統學、是很常見的現象。而一個不懂得隨著場景切換的心志,顯然無法適應更多的場景,你的風格、或許適合A客戶、但不適合B客戶,適合A朋友、但不適合B朋友,適合一起聊心、但不適合一起Happy。
也不要說自己的個性或風格就這樣子,據我了解、大部分人都是多重性格的,如果你現實聊天、和網絡陌生人聊天的風格是不一樣的,那么恭喜你,你是一個正常的多重性格的人,只是原有的單一的現實空間、讓你收斂了人性中其他的一面。
也不要認為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心志模式,是一種假面具,人性本身就是多樣化的,不同的場景、始終如一的臉色,我倒覺得是一種假面具。
二、讓忘記過去、成為一種修養
還是繼續圍繞場景切換來展開,上面聊的是不同場景、選擇適合的心志模式,接下來、就要說到場景切換的時候,不要把上一個場景的負能量、帶到下一個場景。
白天工作不順了,把情緒帶到家里,反過來家里不愉快、把情緒帶到工作,把前面客戶的牢騷帶來的情緒帶到下一個客戶,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尤其是經過這幾年的創業,無論發生多么不愉快的事情,當要切換到下一個場景的時候,絕不能帶有任何的情緒,或者說,要從根本上做到、不讓任何負能量影響到自己。
那怎么做到呢?這里沒什么大道理,人性天生就是記仇的,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的戰爭和屠殺了,面對這樣的人性本身,只能一點一滴地改變自己,而我的經驗呢,就是碰到不愉快的事情、就提醒自己:過去了、就過去了。
這樣做不是為了別人,更不是為了向別人展示什么包容心,一切都是為了自己。
一方面,忘記過去的習慣,會讓自己的心會變得越來越輕盈,心中沒有那么多雜七雜八的事情沉淀,用一句朋友的話來說、就是沒心沒肺的,無論前面的場景有多大的負能量、切換到下一個場景就是一種迎接早上的太陽的心情,即便上一次吵過,如果你自己真的忘記了、對方也會跟者忘記。
也有人把這種忘記過去、誤解為忍耐,我說忍耐、終究是把事情放到心里邊去了,裝的多了、早晚會有裝不下的時候、早晚會有崩潰或爆發的時候,而真正的忘記過去、是干脆不把事情放進心里。
另一方面,只有心志輕盈豁達了,才能有思想的開闊和豁達。
大家有沒有看過李連杰演的張無忌那部電影,當張三豐把太極的最高境界教給張無忌的時候,最后的要求就是讓張無忌忘記所有的招式,不知道真實的太極是不是這樣,但道理卻是這個道理,每一個招式、同時也是一個個束縛,只有忘記一切、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到可以自由地切換任何招式,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當然,在你養成這種修養的過程中,不一定要做到完全忘記過去,如果想到一個想罵的人、就罵吧、發泄吧,只是、罵完提醒自己:過去了就過去了,一次、兩次、三次、會有那么一天你會真的忘記了,你自己、也不知不覺中輕盈起來了、豁達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