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徑,懺悔的意思是承認錯誤,但是承認錯誤之后,還要負起責任,準備接受這個錯誤所帶來的一切后果,這才是懺悔的功能,懺悔有三種方法:第一是對自己的良心懺悔;第二是對我們所虧欠的人懺悔;第三則是當眾懺悔。在當下承認錯誤的同時,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佛教徒通常是在佛前懺悔,因為我們很多時候往往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或是根本不知道錯在哪里,所以會在佛前懺悔,請佛菩薩為我們作證。地藏經告訴我們,凡夫的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因此,無論我們如何客觀持平,都不免會犯錯。尤其我們的記憶總是很快就把錯的、壞的事情忘掉,或是不愿想起,甚至于把錯誤合理化,但是對自己得意的事、對別人的貢獻,卻又記得牢牢的,而變得自傲自大,不懂得謙虛。所以,無論知不知道、有沒有發現自己行為上的錯誤,我們都應該懺悔。其實在我們一生之中,無意間對不起的人有很多很多,他很可能就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等最親近的親人。我們傷他們的心,讓他們受苦受難,而自己并不知道,甚至有時候讓人家受苦受難,心中還在幸災樂禍,說:“活該!希望他再更苦一點,這樣才能發泄我心中的不滿?!毕襁@樣的心理,都應該要懺悔。如果我們平常能夠天天懺悔的話,我們的身心行為,就會愈來愈清凈。如果做錯事不懺悔會怎么樣呢?罪有罪報,業有業報。果報有好有壞,好的叫作福報,壞的叫作業報,罪報,如果不懺悔,我們受的苦難就會多些,如果懺悔,受的苦難就少些。我們的家庭、事業、學業,甚至于健康,都免不了會產生種種的挫折、磨難,這些阻礙、不如意、不順心,其實都是我們過去在有意、無意間,所造的種種罪業而形成的果報。但是許多人不理解這個觀念,一旦果報現前了,就覺得是老天沒有長眼睛,而埋怨:“像我這么好的人,為什么老天對我不公平?為什么我會遇到這樣的事?簡直是沒有天理公義!”甚至會進一步想:“天底下根本沒有天理、良心!既然人家對我這么壞,憑什么我要對人家好?”從此自暴自棄,出現報復的心態,這樣不僅害他人深陷苦難,也使自己再受一層煩惱所苦。所謂冤冤相報,無有盡期,真是苦上加苦、罪上加罪,如果還不懂得懺悔,想清楚問題的癥結,情況便會愈來愈嚴重。如果不懺悔,就像欠債不還一樣,總有一天債主會逼上門來,尤其到過年的時候逼得更緊。試想看看,過年、過節如果有債主上門逼債,不是很痛苦嗎?懺悔以后,無論有形、無形,無論債主是不是在我們面前,至少我們良心上的負擔已經減輕了??墒菓曰谝院?,并不等于罪過就此一筆勾消,而是承認錯誤,愿意承擔,是表示欠你的我會慢慢的還,等我有的時候一定會還,而且會主動還,而且懺悔并不是將所有的過失都推給佛菩薩來負責,如此是誤解了懺悔的真正意思,也不符合因果觀念。不肯擔負責任,就不會改變自己,業力就永遠存在,這種假的懺悔并無法凈化內心,而且不懺悔改變,便無法真正肯定自己、接受自己。其實,只要肯接受人是無法逃遁于自己的所作所為的觀念,就會提醒自己少做一點錯事,這樣便能達到防非止惡的功用。所以懺悔之后,不是什么事都沒有了,而是要更努力多做功德、上供下施,以積聚善緣。懺悔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儀式,只要至誠地表明懺悔業障、罪障的決心即可。另外,也可以念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由于我過去貪、嗔、癡的心理,造了種種的業,透過行為、語言和思想表現出來,傷害到人,現在我來到佛前真心懺悔,愿佛菩薩給我作證,證明我已經全部懺悔,懺悔也可以用拜佛的方式,一邊拜一邊懺悔,一面念一面拜,或者是念完以后再拜。借由無我的禮拜及懺悔偈的反思,就能毫無隱瞞地徹底承認錯誤,并增加擔負責任的勇氣,從而達到懺悔的功用。
懺悔之后還要從行為上改過,盡量彌補因為自己的錯誤帶來的損失,這樣日積月累,就越來越好?;A是真誠善良,沒有這兩個積極心理品質做支撐,很容易讓懺悔流于形式,也就起不到作用,徒增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