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韋應物曾寫過一首詩《簡步陟》。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潮雨,山鳥哢馀春。
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
詩中寫的是詩人旅途中的所看所想,詩人表達了人生旅途難遇知音的苦悶,蹉跎歲月的無奈,最后則在“精神勝利法”中找回自我,釋懷往昔。輾轉千年之后,古人與今人在某種情景中,引發了極大的共鳴。最近網上續寫最后兩句詩的人成千上萬,一時間引無數網友競相揮毫詩意。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盡傾江海里,贈飲天下人。
這是微博里轉的最火的一首。續寫很好,悲落之中更顯豪氣,體現了一種積極的人生觀。但有人覺得續寫應該突出人經歷變遷,滄海沉浮,最后返璞歸真的狀態,這也許和最后兩句更搭一點。
于是,出現了下面這首。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醉里經年少,乍醒華發生。滄浪星野闊,月涌浮騷聲。我恨鴻翼輕,難渡天下人。
或是。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腳踏星漢履,漫步上昆侖。望眼不見仙,低眉嘆伊人。卻見春枝里,斜倚桃花君。
以及。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閑約二鴻儒,黃昏扣柴門,闊談三更后,把盞有余溫,醉眼四處看,皆為夢中人。
我對詩不太懂,但我覺得最后一首最好。它體現了一種風輕云淡的人生態度,沒有消極卻更是平和與自信,不爭與安寧。
說了這么多,該說正事了。
好了,下面是我續寫的。
浮生若春夢,貪歡畫中酒。
風雪圍爐夜,黃昏羈旅人。
悲歡星野瀚,蹉跎渭水濱。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