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韓劇和國產劇最大的區別,是韓劇的男女主角總是在大口大口的吃飯,而國產劇的主角似乎將吃飯當成了藝術,上好的甜點和西餐擺在那里作為道具,一個鏡頭拍完,面前的食物動都沒動過。
每次在這樣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暴露出吃貨的本質,一邊遺憾這好吃的食物浪費了,一邊念叨著拿來給我吃多好,劇情的發展對我來說都沒有那么重要了。
韓劇里演員們吃的最多的是他們的本地食物,辛拉面,泡菜,年糕火鍋等等,吃飯時絲毫不顧及形象,大口大口的吃。這里面印象最深的便是拌飯了。
他們常常是用一個大盆,把剛煮好的飯放進去,再放一些煮熟的青菜或者上一頓剩下的菜,再挖一大勺拌飯醬,拌勻開吃,簡單,好吃,滿足。
如今韓劇普及,越來越多的韓食店在國內開張,我因此能大飽口福,常常吃到正宗的韓國美食,不亦樂哉!
傳進國內的大多是石鍋拌飯,想是石鍋能很好保持鍋內飯的溫度,還有一個好處是靠近鍋壁的地方飯是焦香的,慢慢會產生鍋巴,這鍋巴咬起來脆脆的,很好吃。米飯也能轉型為另一種口味完全不同的東西,也是十分奇妙。
石鍋拌飯是很平民的美食,它所用的材料尋常人家都有,泡菜,豆芽,胡蘿卜,青菜,雞蛋,米飯,大略是這些,每個地方源于各時各地不同種蔬菜的價格而有小的不同。
有做的比較細致的地方會和煮煲仔飯一樣,直接在鍋內煮米飯,這樣煮出來的米飯香味更濃。更多的店里為圖簡便,事先將米飯煮好,需要時將熟的米飯均勻鋪在鍋內,再放到爐子上燒,這樣出來的米飯雖然也有鍋巴,但吃起來總沒有第一種做的好吃,可惜我吃到的大多是第二種。
隨后的做法都是大同小異,在米飯上面鋪上事先燙熟的時令青菜,豆芽和胡蘿卜必不可少,韓食店里必備的韓國泡菜自然是要放的,有想吃肉的人可以加上一份五花肉或者雞肉牛肉之類,攪在飯里也很好。
然后拌飯的精華就要放上去了,那就是韓國辣醬,拌飯的味道大多來源于此。韓國的辣醬與中國的老干媽是完全不同的味道。韓國靠近海邊,吃魚較多,于是他們發明出一種提鮮的佐料——魚露,辣醬的鮮甜味道就在于它。辣醬另外的材料不過是辣椒粉,糯米粉之類,與別的醬沒有什么不同。
最后打上一個雞蛋,傳說最正宗的拌飯用雞蛋應該是全生的。我在電視劇中也看到過,韓國和日本人們喜歡用生的雞蛋來拌飯,就著生雞蛋都能吃一大碗飯去。這個中國人是做不到的,我們喜歡吃全熟的,牛排都要不帶血絲的。地域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口味,我們只需按自己的喜好來吃,不用追求極其正宗的原汁原味。
所以國內的店常常是用溫泉蛋。溫泉蛋也是日本做法,他們地處火山多發區,到處是溫泉。人們就將雞蛋放入溫泉中煮熟,這樣的雞蛋吸收了溫泉中的礦物質,營養價值更高。只是溫泉溫度不夠,雞蛋常常是半熟的。所以傳到國內就有了溫泉蛋的說法,不過是半熟的雞蛋而已,與溫泉已經沒有關系了。
這半熟的雞蛋放在鍋里,與熱飯可以更完美的混合,米粒上沾滿蛋液,余溫就可將其完全加熱熟透。
也有不愛吃半熟的,廚師會煎一整個蛋放上去。石鍋拌飯要放雞蛋的習慣不知從哪里來,到現在算是約定俗成。
全部材料放完,石鍋會繼續加熱一會兒,為的是端到食客面前時是新鮮出爐的。端出來時鍋外還在噼里啪啦的響,外層米飯繼續焦化。開始用勺子攪拌蔬菜和米飯,力求拌的均勻,拌著拌著米飯和蔬菜都被辣醬染紅了,紅彤彤的一片讓人垂涎欲滴。
經常還沒拌好就迫不及待的挖一勺放入嘴里,永遠是不長記性的被燙到。石鍋的溫度能很長時間保持不變,所以不用擔心飯冷掉,需要擔心的是被燙壞舌頭,這對吃貨來說太痛苦。
不得不說的是韓食店的餐具,它們的勺子比平時常用的勺子大很多。這樣的勺子挖一勺米飯正好塞入口中,嘴巴再沒有多的空隙可以裝別的東西,連嚼都很費勁。可就是這樣的一大口,給予我們的是極大的滿足感,頓時有了好漢們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感覺。
用這樣的餐具可以痛痛快快的吃,不用在乎形象。被人看到了,也可以委屈的抱怨一句:“誰叫他們家勺子這么大的!”其實內心在偷偷的笑呢。
米飯和蔬菜均勻的裹上了一層韓式辣醬,鮮香微辣,吃的嘴巴周圍都是紅紅的顧不上擦。不知道的人以為我們吃了多辣的食物呢,面對面看著對方也會笑出聲來。
到底是吃到美食的愉悅,也是一種放肆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