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讓畢業生把握機會的春招了,又到了大家大把時間投簡歷,大把時間面試等offer的時候了。
但是面對畢業,很多人都覺得有一種抽筋刮骨一樣痛苦的選擇困難癥,就像昨天一個小學妹跟我說:
“馬上就要畢業了,我一個二本的農村家庭的學生,我該去大城市還是留在小地方,我資質平平,怕在大城市我活的太辛苦,我覺得小城市其實發展也挺大的,我的同學們都去了大城市,我不知道我該怎么選。”
我沒有本事作為一個過來人指導她如何生活,也沒有解憂雜貨鋪的智慧,不過好好看她的問題,其實都用不著我說什么,她最喜歡的答案都已經在問題里了。
相比大城市的辛苦,她更喜歡小城市的大有發展,但是她害怕的是同學們都去大城市了,好像如果只有她自己回到小城市的話就是失敗。
失敗不失敗的還真不是在哪生活來決定的,而且大城市的一張床和小城市的一座房,這種問題真的已經被探討爛了,永遠是一場一方試圖說服另一方的循環游戲,只不過是想讓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或是一碗熬給自己的雞湯撒一把打給自己的雞血。
我上大學的時候親眼目睹過兩個同學為這種事大動干戈,本來是一次閑談硬是變成一場爭論:
一個說自己就想去大城市過一下豐富的精神生活,看看這里看看那里,施展抱負和才華,讓你這種小地方的坐井觀天都去狗帶。
另一個說狗屁吧,你連房子都買不起還精神,你去神經吧,學這么多年的物質決定上層建筑都被你吃了嗎,你個文盲!
最后兩個人從爭論又演變成人身攻擊。
探討過來探討過去有什么用呢,沒有答案的,就像一個你喜歡的人,和一個喜歡你的人擺在面前,你到底選哪個這種問題一樣,答案都是自己的最好,
當然選擇你自己最想選擇的那個!
就像一個腰纏萬貫想擁你入懷,可是他沒有什么不好,但你偏偏就是看上一個隔壁沒車沒房的窮小子。或是一個人窮的就只剩錢了,但你覺得有錢沒什么不好,毫不猶豫地就為他拋繡球。
關鍵還是心態,你最想和什么樣的人一起生活,那不管你選擇了什么樣的人,都能快樂,那你選擇什么樣的城市也就有什么樣的快樂。
其實原來我根本不懂心態這種事,也覺得好不容易從小地方走出來,才不管自己是不是女孩子,怎么也得出來拼一次,我在和我媽相互說服時,總是和她吵架互相傷害,她說我年紀輕輕看不清現實,我總拿她沒事干就跳廣場舞斗地主什么的說事,說我可不想一輩子就這樣走過來。
如果能回到吵架那個時候,我一定不這樣說,我媽就是一個趨向知足長樂的人,她這樣過得很快樂,她只是希望我能和她一樣快樂。
不過那個時候的我真是太天真了,覺得逃離小城鎮就不無聊了,結果大城市的人為了不無聊也跳廣場舞,而且他們不光斗地主,他們還打麻將。
生活在哪都是過,只要我們能快樂地承擔選擇帶來的后果,而且生活充滿變數,就像戀愛里會分手,會失戀。
我大學時常常在朋友圈寫詩的團支書,他大一大二時的愿望就是回家開個超市當老板,無憂無慮多快活,大三談了女朋友就和超市這個愿望分手了,覺得還是一起和女朋友在我們大學的城市奮斗好一點。結果大四畢業沒了女朋友,就一路從河北到天津又跑到沈陽工作。每一次選擇,他都能坦然接受選擇的結果。
我宿舍老大,說以后才不要遠離爸媽,一個人在外面吃苦受罪,結果畢業還不是沒走,找到一個穩定卻辛苦的工作,現在要和男朋友一起為買房奮斗。
曾放出豪言不闖蕩不快活的好朋友,還是覺得和爸媽在一起才最舒心,回家考了公務員,照樣不減闖蕩風采。
能接受自己的選擇,有好心情承擔選擇的結果,才是生活的正解。就像談戀愛這種事一樣,不管是相親還是自搞,心態擺好,就什么都不是問題。
當然也有很多不快樂的人。我一個小伙伴畢業就回到家里了,他常常微信問我現在一個月賺多少錢,幾乎每個月問一次,問完了再感嘆一下,說自己生活多無聊,說自己薪水多微薄,說自己真是遭受奇恥大辱,竟然還沒我一個女孩子賺得多,說自己坐辦公室喝茶什么的真是要憋出病來了。
他憋了快一年了,這病也沒好。拋開他的性別歧視,單看他的悶悶不樂又不作什么改變,想要我的工資又不想和我一樣擠地鐵租房子,我決定下次把工資說得更高一點。
畢竟自己給自己找樂子的人超級多,利用時間寫寫字看看書或者自己做個小生意玩的人大有人在,畢竟做微商都比板著臉看報有意思。
有人就是喜歡在陽光明媚的三點鐘喝茶看報里找到快樂,在小城市的機遇里默默打拼,有人就是喜歡從擠地鐵開始看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得踏實,在大城市的機會里默默奮斗。
最重要的,我選擇的我會喜歡,不管什么生活,我都有良好的心態去承擔,就算我是被迫選擇,那就嘗試一下改變。
畢業了就像談戀愛,你選擇了一個城市,就是和這個城市談戀愛,就是和一種生活方式談戀愛,不過有甜蜜就會有難過,沒有什么好怕的。
我們不需要相互說服,
我們要和自己的選擇談一個美好的小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