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人啊,不能光看表面。智者和庸俗的分界,愚者只會人云亦云,智者會問根本。
愚者說,“家財漲得好,全靠理財好”。
智者說,“你仔細(xì)算一算,這500萬里面,有多少是靠利息得來的”。
你如果月月記賬,把“利息收入”單列一欄。你最終會發(fā)現(xiàn),五六百萬家財?shù)闹饕獊碓词牵?/p>
???房子的增值
???父母的饋贈
??二人工薪積累
??利息和理財 (不到5%)
其中,京滬土著,主要是靠1和2;
如果是外地農(nóng)二代的奮斗年輕人們,則主要靠3。
如果你是BAT的碼農(nóng),奮斗到30歲左右,基本工資都有上30萬了。
以男士35女生25計算,一個雙白領(lǐng)家庭結(jié)合,年薪就是60萬。
而二個人駢手砥足,齊心協(xié)力地攢,四五年存200萬是可以的。
在你的整個家庭財富中,大頭還是靠你掙的,而不是靠吃利息的。
最最最可怕的,是這個比例,很有可能是恒定的!
也就是說,你30歲時,利息收入占你工薪的10%;
你40歲時,“財產(chǎn)性收入”還是占你工薪的10%。
幾乎所有的“理財致富學(xué)”都在教導(dǎo)你雞湯,“理財關(guān)鍵是復(fù)利,雖然最開始的時候不起眼,但是等有千萬時,一年利息就是幾十萬”。
事實的真相是:
30歲,存款200W,利息10W,年薪40W;
40歲,存款1000W,利息50W,年薪200W。
不管你怎么復(fù)利,“利息”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始終是個小量。
為什么?
因為通貨膨脹也是復(fù)利的。
一個人到了32歲以后,隨著你的“職位”基本固定,你的工作權(quán)限也基本固定。
除了極少數(shù)非常優(yōu)秀的人,可以在管理崗一路上升。
剩下的職員,32歲干什么活,或許48歲還在干這個活。
但是,我們的“工資”依然在增長。
2010年時,月薪1W,還能請一個不錯的人才。
2018年時,稍微能干點的人才,沒有2W,根本想也不用想。很多動輒4W~5W。
如果你的勞動沒有改變,則你的加薪,實質(zhì)是通脹帶來的。
“理財”是復(fù)利的。但通脹也是“復(fù)利”的。
真的按照理財專家的意見,“復(fù)利”60年,攢1000萬每年利息60W。
屆時1000萬元的購買力,或許和1000元利息60元差不多。
許多白領(lǐng)做一個表格的話,他們可以清晰地知道,“過去十年,無論怎樣理財,利息收入/工薪收入,比例都是小量”。
警覺啊,警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