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6,吳曉波,羅振宇,分別以自己個人跨年秀形式,進行2016年告別,也宣示,知識的崛起。
在以前,文藝青年,投稿還要等待大報們的一審再審,拒稿成常態,門檻不是一般的高,打擊一串串同志們那充滿渴望的心;現在呢,屌絲們自己崛起,跳過傳統媒介,沖破層層枷鎖,打造自己平臺。
我喜歡,我發布,你喜歡,請打賞。
移動互聯網時代,將革掉傳統媒體們的命,以往高高在上的紙媒,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頹勢無法阻擋。
02
知識不廉價,付費成潮流。
吳曉波,賣知識不再通過傳統一層層銷售渠道,僅在自己平臺——吳曉波頻道,吭一聲,無數訂單紛紛自動涌來。
2016年7月,吳曉波,首次嘗試推出付費的音頻節目——《每天聽見吳曉波》,180元/年,截止到2016年12月30日,訂閱近10萬;一本《騰訊傳》,還沒有正式發售,企鵝智酷,組織的一次《吳曉波來了》的1個來小時線上分享,19.9元/人,一次賣了好幾萬。
至于羅胖之羅輯思維,可謂我不創造知識,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也算是知識付費的先驅。
各類付費平臺,如企鵝號、公眾號、今日頭條、喜馬拉雅等,更是爭奇斗艷。
03
為什么會是這樣?
事實上,知識付費,在PC互聯網時代已經萌芽,網絡文學時代,大批大神崛起,如辰東、唐家山少、我吃西紅柿、血紅等;百家論壇,造就的一批學術超男、超女,如易中天、于丹等,他們都是第一批吃螃蟹的群體,實現了知識的增值。
隨著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3G&4G&5G網絡、移動支付等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中產崛起——高校擴招,最大貢獻,就是每年輸送了一批次又一批次的既有點知識,又有點小錢,懂得追求和享受的白領階層,這些是為知識崛起鋪平道路。
知識本身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傳播媒體,知識本身已是一個產品,它已是你可以賺取財富的干糧。
文 | 胡兄
現居住在長沙,岳麓山腳下,喜爬山、徒步
企業管理咨詢師、曾干過汽車、兼職過某財經雜志人物專訪
愛發牢騷,集清秀與胡子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