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吉他的歷史與現狀
第一章 古典吉他的歷史與現狀
要準確追溯吉他的起源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首先是因為人類樂器產生的早期距現在十分遙遠,大部分木質的樂器在自然條件下很容易腐爛,而音樂本身比樂器更難以保留。如果不運用完善的記譜和錄音技術,音樂總是會隨時間而逝,很快蕩然無存,而且樂器學與音樂學的發展也只是近代的事。所以我們既很難知道古老的樂器的確切結構、當時如何演奏,又不可能知道遠古的音樂聽起來會是什么樣,對于樂器歷史的研究往往只能靠片言只語的歷史文獻或雕塑繪畫等考古發現來推測。
盡管如此,人們對于樂器產生的大概過程還是比較清楚的:從模仿鳥獸鳴叫到有音高、節奏變化的喊叫進而產生的聲樂,肯定要早于人類器樂的發展。在器樂中最早發展起來并引起人們注意的是節奏樂器,即敲擊性樂器。如石塊、木頭、果殼、骨頭的敲擊甚至鼓等樂器的出現,在所有的原始民族中敲擊性樂器都是很豐富的。中國古代的編鐘等就是敲擊樂器有了音高變化的高級形式。其次,管樂器即吹奏樂器也很容易由骨管、竹管、葦管、螺殼等的吹奏中發展起來,中國古代的塤就是其中的一種。在人類音樂發展中真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是弦樂器的出現。最早的弦樂器就是由狩獵武器發展成的樂弓,現在非洲的某些原始部落中還有樂弓存在。在實際使用中,人們往往在樂弓的弓桿上附加上果木殼、龜甲骨頭等以增加共鳴,擴大音量。
如圖:古老的樂弓、古埃及彈撥樂器--豎琴類、古埃及豎琴類樂器演奏圖、在以后的發展中,由于人們對音樂的要求不斷提高,樂弓便開始向兩個方向發展,一種是增加弦的數量以擴大音域,如豎琴、中國古代的箜筱、著名的希臘里拉琴等。我們現在音樂的標志樂徽就是由里拉的形象組成的,其他如古箏、揚琴,就連現代的鋼琴都是這一類的弦樂器與機械技術的結晶,足見弦樂器在人類音樂生活中的影響有多么深遠;另一種由樂弓演變成了有若干根琴弦并帶有琴頸的弦樂器,演奏時以手指把有限的幾根弦按在琴頸上改變弦長來擴大音域這一類的樂器繁多,如吉他、魯特琴、曼陀林、提琴,及中國的琵琶、胡琴、古琴、三弦、阮等等。以上樂器根據其演奏方法的不同又分為弓弦樂器與彈撥樂器等。
樂徽、古埃及彈撥樂器--吉他類
劉嘉卓吉他教程,吉他這一類有琴頸的彈撥樂器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三千年前古埃及的耐法爾,古巴比倫(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化)和古波斯的各種古彈撥樂器。考古學家找到的最古老的類似現代吉他(一樣具有內彎的琴體)的樂器,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門遺址上的赫梯吉他。8字型內彎的琴體決定了吉他屬樂器特有的聲音共鳴和樂器特點,這也成為吉他與其它彈撥樂器(如琴體是半梨形的程厥衾制鰨┑淖釹災 氐恪?brgt;
在十三世紀的西班牙,由波斯語逐漸演化成的西班牙語吉他(Guitarra)一詞就已經形成,在當時種類繁多的樂器中,已經出現了摩爾吉他和拉丁吉他。其中摩爾吉他琴體為橢圓形背部鼓起,使用金屬弦,演奏風格比較粗獷;拉丁吉他琴體為與現代吉他類似的8字型平底結構,使用羊腸弦,風格典雅。
文藝復興時期是吉他的鼎盛時期。十六世紀四對復弦的吉他和它的近親──用手指彈奏的比維拉琴,在演奏與創作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吉他和比維拉琴不僅深受民眾喜愛,而且還常常成為宮廷樂器。當時的吉他、比維拉大師有米蘭(Luis
milan)、納樂瓦埃斯(Luys de Narvaez)、穆達拉(Alonso mudarra),以及十七世紀時五組復弦的巴洛克吉他時代大師桑斯(Gaspar
Sanz)、科爾貝塔(Cor betta)、維賽(Vi
see)等。他們的許多作品現在仍是現代古典吉他曲目中的不朽財富。當時吉他、比維拉琴等樂器所使用的記譜方法還不是現在的五線譜,而是用橫線來代表各弦,用數字或字母表示音位和指法,與現在民謠吉他中使用的六線譜類似的圖示記譜法。
當時十分興盛的樂器還有古鋼琴和魯特琴(Lute)。魯特琴前身是阿拉伯的烏德琴(UD的原意是木頭)。我國的琵琶、胡琴等也是漢朝時由當時的阿拉伯國家即西域傳入的。當時著名的魯特琴大師道蘭(Dowland)和魏斯(Weiss)等人的作品經后人改編,在今天的古典吉他曲目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偉大的巴洛克音樂集大成者巴赫所創作的不朽作品如大提琴、小提琴組曲、奏鳴曲的吉他改編曲,在古典吉他曲目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盡管有學者對巴赫有沒有創作過魯特作品提出疑問,但他所傳世的四首魯特琴組曲和少量魯特作品,首首都具有不朽的價值。巴洛克時期的其他一些作曲家如維瓦爾弟的魯特琴、曼陀林協奏曲,和D.斯卡拉第的古鋼琴奏鳴曲的吉他改編曲都在古典吉他曲中占有重要位置。
十八世紀后期魯特琴和比維拉琴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五對復弦和其后出現的六對復弦的吉他也漸漸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使命。1800年前后,全新的六根單弦的吉他以其清晰的和聲及調弦方便等優點很快得到了幾乎全歐洲的青睞,古典吉他的黃金時代終于到來了。
十九世紀初,活躍在當時吉他音樂中心巴黎、維也納還有倫敦的最著名的吉他大師有索爾(Sor),阿瓜多(Aguado),朱利亞尼(Giuliani),卡羅利(Carulli),和卡爾卡西(Carcassi)。其中索爾和朱利亞尼除了是吉他大師外還是出色的音樂家,他們以杰出的才華為六弦古典吉他創作了包括協奏曲在內的第一批大型曲目,為六弦吉他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尤其索爾在創作上承襲海頓、莫扎特的古典音樂傳統,除寫作歌劇、舞劇音樂外,還為吉他創作了包括系統的練習曲、教程在內的大量優秀作品,被音樂評論家稱為吉他音樂的貝多芬。阿瓜多、卡羅利、卡爾卡西的重要作品和他們所作的大量練習曲與吉他教程至今仍是古典吉他中的經典。在十九世紀還有不少音樂家喜愛并演奏吉他,如舒伯特、韋伯和柏遼茲,小提琴魔王帕格尼尼不但擅長演奏吉他,而且還曾放棄提琴演奏,獻身于吉他達三年之久,為吉他寫下了大量作品。
十九世紀后期著名的吉他音有樂家考斯特(Coste)、默茨(mertz)、卡諾(Cano)、雷岡第(Regondi)等,他們為吉他創作的很多優秀作品都成為了十九世紀吉他音樂的經典。但是不可避免地,在鋼琴、管弦樂、歌劇音樂發展的巨大沖擊下,吉他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后漸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演奏與創作一度處于低潮,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末吉他才再度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