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所謂 "甲骨文",實乃甲骨文叢書,是社科出的大型海外著作譯叢,從豆瓣上評論可看出這套書良莠不齊。有人說里面漢學的書挑選的都是二、三流的作者,因為一流的漢學書都已出版完了。余選了一本《倭寇》,詳錄海盜史,側(cè)面反應13-16世紀中日韓古代鄰國關(guān)系史,史料較詳實,不失為一本好書。甲骨文大量翻譯西文譯著,無論譯文質(zhì)量如何,總之裝幀華麗,被不少實體慢書房引進,置于書店顯眼的地方,以此來包裝店面,提升檔次,生造出“蕓香”。如果英文過得去,還是建議讀原著。還見到這套甲骨文叢書里有本寫《本能寺之變》的書,是明治光秀后人所寫,立場傾向明顯。寫本能寺的書在日文書里相當多,不知為什么甲骨文叢書中引進了這一本。余推薦的是小林久三寫的《本能寺之變報告書》,邏輯性強,史料札實,目前未有漢譯本。
? ? ? 整體審視書房中的史書,二十五史全了,總覺缺了點什么。于是乎下單購下岳麓書社的司馬光《資治通鑒》無注釋版四冊本。通鑒的注釋以胡注最為著名,然褒貶不一,帶注的看起來太累人,除非學術(shù)研究。有人說中華的簡體和岳麓的注釋這兩個版本的通鑒不是很好,紕?wù)`很多。而中華繁體豎排和岳麓簡體橫排支持的人很多。無論豎排還是橫排,各有所好,不必聚訟。總之凡十二冊帶注釋司馬溫公的資治通鑒(尚不含畢沅的續(xù)集在內(nèi)),如果看不下來,倒不如四冊無刪節(jié)的原本來得實在。今所購《資治通鑒》的那家滬上書店是第二次買書,上次買了錢賓四先生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shù)史》。想必會很快會發(fā)貨,不知書籍重量如何。如果儲物柜放不下,又要去物業(yè)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