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常憶起小時候,每逢過中秋都正值農忙時節,院子的天井里堆滿了剛掰來的玉米,剝好的玉米赤條條地躺在地上,蓬松的玉米皮在身后壘起了墻,忙不迭地啃了幾口鍋里煮的嫩玉米,沾著泥垢的手便拈了媽媽給的錢奔向村里的小賣部去買月餅。
吃得滿嘴油光打著飽嗝的胖女人用肥胖的手抓八塊月餅放在牛皮紙里碼放整齊包裹好,在上面鋪一層寫著中秋月餅字樣的方形的紅紙,然后捏著紙繩子嫻熟地打個結,結結實實地遞到我手里。
提了包好的月餅要挨家挨戶串親戚。中秋節的晚上是熱鬧的。人們總要擠出點時間去送祝福。天色已晚,天氣微冷,空氣中有了些許涼意,連秋蟲的叫聲都有了些顫抖。皎潔的月光灑落下來,明晃晃的光映照著迎來送往的鄉親們的臉龐。
那時的生活忙碌,人們過得清貧卻也安詳。我們在親人的滿臉笑容中帶著滿足和幸福離開。夢里都是甜蜜。
2.
上了高中后再也沒有時間去串親戚送月餅。所有的日子都沒了儀式感,能記住的是每天的課程表。有一年中秋節,我正在班里學習突然門衛來叫我,我跟出去一看是媽媽。見了我,她倒是很開心。我看她身上的衣服上浮著土,頭發上沾著幾根草屑便知她來之前肯定還是在忙地里的活計。
隔著學校的鐵柵欄門,她遞給我一個布袋子,說中秋節了,我也不能回家團圓,就騎著摩托車給我送來幾個月餅。叮囑我不要省錢,要吃好,學習耗費腦子,要跟上營養。然后從褲子口袋里掏出幾張皺巴巴的紙幣塞到我手里。說生活費不夠了就說,別擔心家里。因為家里忙,顧不得寒暄太多她就要回去了。望著媽媽離去的背影,我的眼淚來了。
有一種幸福是,當你忙得忘了所謂的節日,總有人會把你牽掛,把你惦記。因為團聚時你的缺席時刻牽掛,無論再忙也要抽出間隙前來探望你,讓你照顧好身體。看到你一切安好才放心離去。
3.
2007年的中秋節,我離家千里,遠在烏魯木齊。那是我第一次離開家鄉,奔波異地。舉目無親,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那年的中秋節,我連月餅都沒買。在狹小的出租屋里百無聊賴,呆呆地坐著,想家。家里的親人熟悉的臉龐,家門口的小路,村里的方塘,山上的一塊塊的田地……一一在腦海里閃過,清晰無比。
思鄉心切,卻不敢撥通熟悉的電話。怕自己會情不自禁地哭出來,怕電話那頭的家人為我擔心。思緒翻滾,多了煩亂焦慮。房東老太太家的胖墩墩的外孫怯生生地敲敲我家的門。然后用結結巴巴的話說老師,你晚上別做飯了。奶奶說讓你去我家一起吃飯呢。怕自己的壞情緒打破人家團聚的喜慶,我婉言謝絕了。
躺在床上窩在被窩里偷偷抹眼淚的時候房東太太給我端來一碗拉條子,拿了幾個蘋果和一塊月餅。我狼吞虎咽地往嘴里扒拉著拉條子,就著淚水一起咽了下去。然后不知怎么迷迷糊糊就睡著了。
有一種中秋,沒有良辰美景花好月圓,而是離家千里,難以團圓。漂泊的船靠不了岸,流浪的心無處安放。想家急切卻也膽怯,思鄉熱切卻拒絕。那種難舍難分又想果斷決絕的矛盾只有在外的人才能體會。
一年又一年,中秋難團圓。細數著流水般逝去的日子,遙念著回不去的故鄉。終究讓淚水劃過臉龐,徒留滿心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