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學校的影響
Hello,歡迎收聽挖挖君的讀書分享,讓我們一起擁抱更好的自己!
本期了解學校的影響。阿德勒的重點放在了糾正學校及老師一些錯誤做法,所有建議旨在小心呵護每一個孩子的心里變化。也有助于家長們用正確的方式來關愛孩子成長。
在西方國家,教育最早的目的是讓民眾學會順從,并逼迫她們從事與其地位相吻合的工作。但隨著民眾思想越來越活躍,工人階層的要求日益增加,才有了今天的教育理念:給孩子分享人類文明,并讓其對社會有貢獻。
阿德勒講的第一個重點是:
老師要保持對孩子的興趣,且充分了解孩子。
孩子剛剛入學的時候,迎接他的是對社會生活的一種全新體驗。此時,孩子的錯誤會一覽無余,比如一個在家被寵壞的孩子,這會兒就會哭鬧、要回家,反映出社會感的缺失。而一個在家里經常被指責、譏笑的孩子,也會在學校里嘲笑老師和同學的言行,他認為每個新環境都是嘲弄他的詭計的一部分。
我們看到,孩子的問題,在家庭環境中暴露出來。能幫助他們的最佳人選之一就是老師。老師像母親一樣,培養與學生的興趣,并與之建立聯系。
為此,老師要了解:
孩子對哪些事物感興趣、孩子對世界的態度、最喜歡的東西和最敏銳的感官。這樣,老師才能找到真正調動孩子興趣的方法,并試圖讓孩子在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上獲得成就感,進一步再去糾正他的錯誤和問題,就容易很多。
阿德勒講的第二個重點:
孩子的智商和成績排名,不要讓家長和自己知道。一個孩子知道自己智力較低時,就會喪失信心,進一步老師和家長很難再扭轉他的想法。當家長對孩子期望很高時,不理想的成績單會導致孩子不敢回家、改成績單甚至嚴重的會自殺。也會導致周圍的同學認為他很差,他對自己失去信心。
阿德勒講的第三個重點:
錯誤地認為遺傳因素可以限制孩子的發展。他認為這是老師和家長對管教孩子失敗的借口。而一個老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會對孩子造成影響。比如,一個孩子受到器官殘缺的困擾,我們就要讓他認識到:這并不能說明他在智力和性格方面同樣會受到限制。大家可以看看:尼克胡哲的《人生不設限》,一本撼動數億人心靈的勇氣之書。講述一個生下來就沒有四肢的年輕人,獨特的人生體驗和成長經歷。阿德勒認為孩子在出生之后,才接觸到這個社會環境的,他的潛能是有可能朝著任何方向發展的。有人也會用化學家李比希的例子反駁,說他就是好幾代人都在某方面表現出超常的天賦,阿德勒的解釋是:這些成功人往往有一個“較早的開始”接觸某方面的事物,比如莫扎特有一個希望他熱愛音樂的父親,他年幼就開始接觸音樂;李比希的父親是藥方老板,這些都為他們提供了發展興趣的土壤。
阿德勒認為,老師對孩子設定限制,比如你在數學方面沒有天賦,這些會讓孩子變得沮喪。長此挫敗感,孩子也會認定自己真的沒有某方面的天賦。請家長和老師們記得阿德勒的忠告:“每一種非凡的能力,都是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發自內心的興趣得到的,而不是來自于遺傳。
接下來,阿德勒還強調了4個小點,這些問題我們大多注意到,只需要泛泛了解下:
1.大班教育并不科學,老師和學校容易忽略孩子出現的問題,更不用提進行適當培養了。
2.跳班或者升級,弊大于利。一是厚重的希望,讓孩子壓力過大;二來,表現優秀的孩子可以帶動互相學習、整體提升的氛圍,我們不應該扼殺這些。
3.孩子被迫留級會很糟糕。大多數留級生會墮落,制造更多問題。
4.要支持男女同校,可促進異性間的合作。但要注意兩點:一是女孩在16歲之前比男孩兒發育快,會給男孩一些挫敗感。二是:科學的性教育。
為了成了更棒的老師和家長,我們也需要學著觀察孩子的體態、他觀看或者聆聽時的表現、他喜歡與人交往還是孤僻,由這些判斷孩子的合作程度,這也是一個專們受過兒童教育培訓的人,所特有的。接著,我們來研究幾類孩子的表現和成長。
1.這類孩子學習的前提是受到老師的褒獎或贊揚,要么就是有熱心觀眾圍著他們。他們期望得到別人的關注、興趣和支持,成年后他們容易依賴別人的幫助和支持。面對問題時,第一反應是強迫別人替自己分擔。
2.第二類是一心想要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不愿意被忽略。對這類孩子進行懲罰、責備,正合他們心意。因為他們獲得了關注,所以他們會笑,而不是哭。
3.第三類是懶散的孩子,往往有野心且不怕被打擊。他們不喜歡和人一比高低,也沒有遇到過任何真正的考驗,也沒嘗過失敗的滋味。他們總會用懶惰作為一切的借口,自我解嘲,維護尊嚴。這類孩子總會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一直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導致他們無論什么事,都希望獲得他人的幫助。
4.第4類是在群體中起領導作用的孩子。除了非常少數的以大局為重,被人大加贊賞的領導外。大部分孩子是想獲得駕馭別人的感覺。這類駕馭心理的領袖,未來多半充滿坎坷,很容易在生活中碰到問題。
阿德勒并不主張將不同性格的孩子全都塑造成某一種固定的類型。只要阻止那些顯然會讓他們走向失敗的人格發展傾向就可以了。因為兒童時期,這些人格問題容易防止和糾正。
他再次提到,合作的重要性。那些不愿意合作的兒童,將來犯罪、自殺者、神經病的概率大大增加。通過老師,來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幫助他們改正自己犯下的錯誤,并讓他們懂得自立自強、與人合作很重要。
最后,阿德勒提到自己15年來提倡的在學校設置顧問會議的重要性,可以作為處理少年問題和培養棟梁之才的合理途徑。這是一個由家長、心理學專家和老師、孩子共同參與的會議。先由一位素養非常高的心理學家與老師探討孩子的問題,并確定合適的解決方法。再將這些實現的具體方式、細節與家長確認,家長可以為他們提供非常多的有效信息;最后心理學家再單獨與孩子進行友善的溝通,為他提供建議。這些溝通非常講究方式,不會讓孩子感受到被指責錯誤,而是讓他清楚自己面臨的問題。
這講中給我印象最深概括為:
不要用成績排行、智商、遺傳因素來給一個孩子下最后判決書,應該全面細心地觀察不同類型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現。
當發現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和老師都可使用類似“顧問會議”的方式來引導孩子,為他提供
改進措施。這里家長和老師的溝通交流,以及他們與孩子的溝通方式都超級重要。
??????l=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