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奧斯卡獲獎影片《綠皮書》大受推崇,不禁一睹為快。影片反映的是上世紀60年代美國種族歧視及其個人抗爭,改編于真實故事。但其實,這部影片還關乎階層差異、關乎身份認同、關乎人如何真正認識自己,是一部內涵豐富、立體、深刻,又非苦大仇深、讓人笑中帶淚的有溫度的佳片。我總惦記著再刷一遍。
【反差】
細細回想,影片帶我們回到慢節奏的年代,瑣碎真實又不失樂觀的平民生活,略帶油畫氣息的鄉村美景,不斷穿插其中又表達主人公不同心境的美妙琴聲,都讓人身心放松,沒有賣弄智商的燒腦劇情和沉悶陰森的詭異氣氛,的確是當下奧斯卡界的一股清流。
但是,影片中呈現的對比、反差又是如此強烈。托尼,白人,底層混混兒,出口成臟、舉止粗魯;雪利,黑人,成功鋼琴家,口音純正、舉止高雅;黑人卻雇傭了白人,為的是依靠白人斡旋一路南行中對黑人的諸多限定和潛在的危機;白人愿意低頭,為的是黑人給得出豐厚的薪金回報。
因著雇傭關系,雪利有著明顯的階層優越感,從布置工作內容到挑剔口音措辭,無不在打壓著托尼;但同時他又對托尼小心翼翼地談起黑人膚色、不經意提及黑人飲食習慣等過度敏感并且避之不及,除了膚色不能否認,其他關于黑人的種種標簽似乎都與他不沾邊兒。
【勇氣】
如果影片簡單界定兩個人物,那便無緣奧斯卡了。此去南下巡回演出,鋼琴家雪利是放棄了北方優渥的商演,是寄希望于憑借自身身份的影響力、為劃破種族界線作出持續的努力,即便他明白,臺上的他哪怕收獲再多的掌聲和溢美之詞,一轉身,臺下的他也許依舊會被人暗地貶損取笑。
隨著小車駛近南方,種族隔離也越來越顯化:只能按綠皮書指示住宿、就餐,不允許用演奏場所的衛生間,不能試穿店內高檔西服除非先付款,不可以在白人出入的豪華餐廳用餐等等。從遵照綠皮書行事,到寧可驅車折返旅館如廁讓觀眾等候,再到憤然離場拒絕最后一場演出,也許行動的那一刻沒有那么多高調的情懷,但哪怕是出于遵從個人內心的不愿就范,也是學會了首先“自重”,在這樣的“先例”中劃出一道平等自由之光。
【敞開】
這樣的勇氣不僅來自于雪利自身心底的吶喊,也得力于好助手的深深理解和鼎力支持。雖然托尼是個粗魯的家伙,但行走江湖不僅讓他百煉成鋼,也擁有一份見怪不怪的胸襟,盡管出發前他對黑人也存在偏見,來家修理廚房的黑人喝過水的杯子都被他嫌棄地扔進了垃圾桶,但當他真正和雪利朝夕相處,他的忠于職守和機敏圓滑,保障了鋼琴家的演出水準和人身安全;他的率性感染著對方,讓矜持的鋼琴家可以在車上用手抓著肯德基大快朵頤;他的包容,讓雪利放下招牌的優雅笑容,在他面前崩潰到發出“黑不黑、白不白、男不男,自己究竟是誰”的追問……托尼的不care讓雪利卸下了面具,面對真實的自己,讓他正視自己雖貴為鋼琴家,依舊可以擁有普通人的小率性和小瑕疵,不必完美;讓他正視自己就是個“黑人”,和田野里務農的黑人、酒吧里扯淡的黑人沒有分別,而他同樣可以和他們打成一片,不必回避;托尼每次給妻子寫信,看似是雪利在幫助他用優美的言辭表達愛的語境,但同時,雪利也藉此逐漸打破內心的堅固壁壘,讓愛和情感自由流淌,勇敢邁出第一步,不必等待、更不必孤獨。我想,真實的人生中,黑人鋼琴家在為同胞演奏、融入黑人生活后,會給他的音樂注入更多的個性和共性,也必將助力打破種族偏見。
【還原】
也許我們對種族歧視不能感同身受,但生活中的各種反差、分層、圈子恐怕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前幾天,因為談起我需要回原單位辦理一個手續,和朋友聊起身份的焦慮和認同。我坦誠自己對回原單位辦事有抵觸,其實是底氣不足,因為在沒有新的社會身份的情況下,與人打交道,我似乎害怕被問起“現在在做什么”“找了什么新工作”,甚至不愿意鄰居們知道我辭職了。盡管對于裸辭,我是堅決果斷的,但是“閑著”對我來說,似乎意味著“找不到存在感”“沒有價值”。
朋友的話,總能將我拉回初心,讓我看見自己為什么對過去“say no”,讓我看清自己現在擁有什么、需要什么。歸根結底,人最終要面對的只有自己,去看見自己給自己設下的障礙、擺下的限制,去邁出第一步、打開層層疊疊被裹住的封閉心靈。
就像影片最后時段,倆人一同走進黑人專屬酒吧,各有各的尷尬與不自在,但是,在鋼琴家勇敢邁上那并不耀眼精致的舞臺,與他的同胞們合奏共舞時,雖然仍不忘堅持操守拿下鋼琴上放著的威士忌,卻是和著節奏盡情咧嘴大笑,是的,就是我們最為熟悉的黑人露出大白牙的略帶傻氣的、憨直快活的笑,而非此前一再展示的優雅矜持恰到好處的上流階層的招牌式微笑。
影片結尾,雪利不僅放下身段,替換托尼接力開車,只為踐守諾言、確保他趕回家過圣誕夜;更是在婉拒邀請后,看到自己渴望情感交流的內心,帶著禮物叩開了托尼家的門(寫下這一小段文字,竟讓我淚流滿面……)
不得不提的是,托尼的妻子,雖然是位家庭主婦,忙于應付日常瑣碎,卻并不庸俗市儈。她會不加辯解和指責地將老公扔進垃圾桶的杯子撿出來,也會毫無芥蒂地給不速之客——他老公的黑人老板——一個大大的擁抱,更是悄悄表達了對雪利教托尼寫情書的看見和感謝、又不當面戳穿老公。
面對當時種族間根深蒂固的涇渭分明,許多黑人自身也是無意識的消極被動承受,而也有許多普通的白人、一如托尼的妻子,依然抱有一顆清透溫暖生動的心靈。“the complicated world”就是如此,沒有那么多非黑即白,即便遭遇過,也不意味著否定所有,我們依然可以選擇一心向陽!
下午,看到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資助的一則創作視頻短片《kitbull》(《小野貓與斗牛犬》),同樣表達了這份猶疑、糾結和敞開的美好。面對未知,敏感、脆弱的我們,是否可以揣著不安和恐懼,嘗試走出舒適區,即便迎面而來的的確可能有敵意和傷害,也依舊有勇氣擁抱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