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好好說

01

“媽,我走了啊!”

“幾點了?”

“一點二十五。老師說1:50就得進(jìn)考場呢!”說這話的時候,小明已經(jīng)挎好書包,穿好衣服,站在門口了。

“你坐媽媽車走吧,我送你。你等一下,我拿幾張紙就走。”

……

媽媽走來走去,一直在收拾東西。小明急了:“媽你好了沒呀?快遲到了!”

事情到這里,一切談話都是正常的。如果你是媽媽,你會怎么說?

好吧,讓我們來聽聽這位媽媽的回答:

“急什么急?你急著去學(xué)校干嘛?這還有半小時呢!急著去找你的什么朋友玩呢吧!你看看你,臉怎么那么臟?每次洗臉都舍不得好好洗,說多少次了!趕緊洗臉去!”

小明一臉不高興地走到洗手間,對著鏡子擦臉。“說你坐我車走吧,催什么催!不比你走得快嗎?那么著急要么你自己走路去吧!”媽媽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說著。

聽到這話,小明放下毛巾,奪門而出。

02

寒假,在外地讀大學(xué)的朵朵回家了,弟弟很開心,他們相差11歲,雖然玩得不那么融洽,但弟弟依舊喜歡姐姐在家的日子。

一天姐姐外出歸來,拿起茶幾上的口香糖罐子搖了搖,大聲問:“誰吃了?”

客廳里有弟弟,弟弟的同學(xué)。朵朵說這話的時候,眼睛盯著弟弟。

“我吃了兩顆,不過是他讓我吃的。”弟弟的同學(xué)看見大姐姐惱怒的神情,有點害怕地回答。

“是嗎?”姐姐瞪大了眼睛,盯著弟弟。

“嗯。我們就吃了……”弟弟話還沒說完,嘴巴就被塞了滿滿一嘴口香糖。

“誰讓你吃我東西!讓你吃!讓你吃!都給我吃了不能吐!”姐姐將一大把口香糖塞進(jìn)弟弟嘴里,然后咣地一聲把空罐子狠狠摔在地上,又砰一聲摔上房門進(jìn)了自己的房間。

弟弟和他的小伙伴都嚇傻了,鼓著腮幫站在原地大口大口地用力咀嚼。

媽媽聞聲過來,一邊掃地,一邊不緊不慢地說了聲:“活該!誰讓你吃姐姐的口香糖!”

03

嗨,前面生氣的媽媽和暴怒的姐姐,有話好好說嘛!多大點事兒呀!

我自己不是個很會說話的人,工作了這么些年,也依舊不是個善言談,有好人緣的同事。與人不遠(yuǎn)不近,保持安全距離,這是我的相處模式。我自樂于這種模中,有種莫名的安全感。

昨天,約了中學(xué)時的好友相見。我們有近二十年沒有見過面,手機(jī)通訊也很少,我們大概是靠看對方更新的朋友圈來延續(xù)這份情誼。

都說身在異地,生活環(huán)境不同的老朋友“相見不如懷念”,但我們卻聊得口干舌燥,忘了時間。

晚上七點三刻,好友的老公打來電話,相互一問居然誰都沒有去接兒子放學(xué)。

“那我去接吧”,說著她掛了電話,站起來準(zhǔn)備要走。

“我老公有事去不了,給我打電話又沒打通,但是自己腦補(bǔ)了一下,覺得已經(jīng)告訴我了,讓我去接。”她說這話的時候,一直笑瞇瞇的。

她麻利地穿起大衣,登上靴子走了。留下我,坐在沙發(fā)上發(fā)呆。

我在想,這件事?lián)Q成我,我會怎么說。我一定會氣急敗壞地在電話里吼:“這么點事讓你辦都靠不住,我還指望你什么?你腦子進(jìn)水了嗎……”吧啦吧啦最后黑著臉掛掉手機(jī)接孩子去了。恩,沒錯,十有八九我會這樣。

晚上躺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腦子里都是好友笑瞇瞇的眼睛和那句開玩笑一般說著的“腦補(bǔ)”。最后抓起手機(jī),發(fā)微信給她:(接孩子這件事)怎么做到不生氣的?

她說,把事情解決了就好了,說那么多有的沒的干嗎?最后,她說了一句:

人生苦短,何必互相為難。

我忽然想起我們認(rèn)識的那一年,她邀請我去她家里玩。客廳有一套音響設(shè)備,我坐在地板上鼓搗著幾根線,不知道該怎么連接,就問她怎么弄?我至今清楚地記得她是這么回答我的:“親愛的,你這么聰明,一定知道怎么弄。”

她看著我,笑瞇瞇地說著,像今天一樣,眼角彎彎,嘴角彎彎。

我真的只花了一小會就連接好了,那天下午我們卡拉OK嗨了好一會。


04

“親愛的,你這么聰明,一定知道怎么弄。”

哇奧,聽起來多么悅耳,多么舒服,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別人對我這么說。之前我聽到的,大多是:“真笨!這也不會!”雖然,這句話也不是針對我,但這樣的話每天都會在耳邊響起。

為什么我不能好好說話?我在人前也是彬彬有禮,為什么面對我的愛人,我就換了副臉孔,還換了副腔調(diào)?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我們對待上司畢恭畢敬;對待客戶罵不還口,客戶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戶如初戀;對待同事朋友,甚至對待陌生人也都那么和善,為什么偏偏到我們最親近的人身上,我們就換了副嘴臉?

是因為他們?nèi)崛蹩善蹎幔渴且驗樗麄儾粫x我們而去嗎?

未必吧!你的丈夫想必比你魁梧,你的孩子只是現(xiàn)在還小,視你為他的全部,即使你打他罵他,他還是會一邊哭著一邊喊著:“媽媽,抱抱!”——他們不會離你而去,只是因為他們愛你。

換句話說,你就是個欺軟怕硬,有恃無恐的家伙嗎?

Oh, NO! 我可不是這樣的!我也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我成長在一個普通的傳統(tǒng)家庭,我的父母不善表揚與鼓勵,更喜歡否定與批評——不論是夫妻之間,還是教育子女。他們總是對我說:

不行!

這樣做不對!

你出去混那么久,混出什么名堂了?還不趕緊回來!再過幾年你就能更好嗎?

他們甚至還冷嘲熱諷,把我當(dāng)年年少輕狂時候說的話拿出來譏諷我。

oh, NO! 我生氣地想罵人,卻又不會說臟話——就是在內(nèi)心想想也不會。最后這句話我聽了大概有將近十年。聽這話的時候,我無比地懊惱,頹喪,真的想翻臉不認(rèn)他們。

可是結(jié)婚后我驚恐地發(fā)現(xiàn),我在重蹈母親的覆轍,我對丈夫的否定多于夸贊。我總是說“你怎么這么笨!”“你除了會碼代碼,還會干啥?”“這么簡單你都弄不好,你沒長腦子嗎?”……

我?guī)缀鯊臎]笑瞇瞇地對他說:“親愛的,你那么聰明,一定可以的!”嗯,光是這么想想,我都會起一身雞皮疙瘩。

可為什么不可以呢?


有話好好說,不要那么多指責(zé),不要那么多無關(guān)的牽扯,就事論事地好好說話。生活中大多都是些瑣碎的雞毛蒜皮,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頻繁的語言暴力會讓整個家庭沉浸在一種黑暗的恐怖氣氛中:要么針尖對麥芒的雞飛狗跳,要么鴉雀無聲的死寂。

也許我們做不到西方家庭一樣說“請,謝謝,對不起”,但至少要杜絕語言暴力。

故事一里的媽媽完全可以心平氣和地說:“你再等我一下。你坐媽媽的車走,五分鐘就到了,肯定不會遲到。你的臉有點臟,去洗洗。”

故事二里的姐姐,可以對弟弟嚴(yán)肅地說:“不要隨便動別人的東西!雖然我是你姐姐,但是你也要征得我的同意才能動我的東西!下不為例!”

這個比弟弟大11歲,上了大學(xué)的姐姐怎么會狹隘到為了區(qū)區(qū)一盒口香糖暴怒到粗暴地將一把口香糖塞進(jìn)弟弟嘴里?更何況還是當(dāng)著客人(弟弟小伙伴)的面?而這位媽媽更是失職,不僅沒有借此教育女兒的過激反應(yīng),還居然用“活該”說自己的兒子,就將這件事就稀里糊涂抹過去了!


有話好好說,是自我情緒控制的能力體現(xiàn),也是完成自我修行的重要一步,尤其是我們?yōu)槿烁改负蟆?/p>

一個從小成長在語言暴力中的孩子,在家庭里接受到的交流方式大多是消極負(fù)面的;在他與別人相處的時候,就會將這些負(fù)面的東西自然而然地輸出,于是批評指責(zé),惡語相向就成為他與別人溝通的方式。這樣的孩子在一個集體中,很可能被孤立;而一個從小被孤立的孩子長大后,很難快樂地生活。更可悲的是,這種現(xiàn)象會在一個家庭里代代相傳,惡性循環(huán)下去,除非這些人有很強(qiáng)的自我修正能力。

若你覺得我小題大做,那未完的故事也許可以說明些什么:

故事一里的小明在上學(xué)路上,遇到同學(xué)問他戴表了嗎?小明回答說:“我戴不戴表關(guān)你屁事!”于是,瘦弱的小明被同學(xué)狠狠推了一下,摔倒在地。

故事二里的朵朵其實是小明的姐姐,故事一里暴躁的媽媽也是故事二里說“活該”的那個冷漠的媽媽。


所以,請,好好說話吧!從此刻起,當(dāng)我們生氣的時候,先閉上嘴,心里默數(shù)三個數(shù),再開口——如果不行,就五個數(shù)。讓我們一步一步來,告別那張曾經(jīng)丑惡的嘴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