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喜歡躲在咖啡店,甜品店,書店……甚至超市里,路邊觀察那些形形色色的人。我發現一個特點!
“你讓我看看”一個年輕女子帶子自己的弟弟在一家看著高檔的甜品店“你褲子穿反了” 她的聲音分貝讓在一墻之隔的我很感興趣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沒……沒有”一個小男孩弱弱的說
褲子的事就這樣告了一個段落,我靜靜的翻看著一本書。
“哎呀!”女子突然大喊一聲“你看你,叫你不要亂動,這下好了!把牛奶弄的一身”聲音分貝淹沒了店里的音樂聲。男孩沒說話,女子罵罵咧咧“媽的!早知道就不帶你出來了!”沒多久,女子叫男孩洗手。聲音大的有些震耳朵。
有好幾次我都好想禮貌地對這位旁若無人的女士說“不好意,麻煩您小聲點,這里是公共場合”可是我又想算了,也許她也不是故意的。就是一種習慣!
這種習慣,其實不止她有,還有很多人有。
比如我去某大型超市,一個家長抱著不大的孩子,旁若無人的更身邊的人聊天。聲音分貝愈來愈大,卻絲毫沒有注意到身旁人異樣的眼光。孩子大哭。
大人安慰幾句,可是孩子還在大哭,大人就不耐煩了“早知道,不帶你出來了!真煩!”聲音奇大。
還有公交車上,地鐵上……都會遇到這種大嗓門并且旁若無人教育自家孩子的家長。親吻的情侶……
教育自家孩子是沒錯,跟自家的男(女)朋友親吻也沒錯。
先不扯到素質上面,首先有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呢?
小孩子,不管他(她)多大,都需要面子,當著那么多人去自責他(她),去說他(她),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其實,孩子也會覺得尷尬的!
其次,嗓門那么大,有沒有顧慮到身邊的人。身邊的人是否舒服?是否愿意聽愿意看?
教育孩子無非是想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但是這樣旁若無人的大嗓門,甚至打孩子只會讓別人覺得沒有素質的人是你,你很LOW!
我遠房侄女12歲,在武漢,一次我去武漢。我想充話費就把我的手機號給我這個侄女,拜托侄女讓她媽媽給我充話費。可是就是因為這件事,我的侄女被罵了!事情只是因為侄女肯定把號給錯(她媽媽記錯了)把話費充到別人的手機上了!小侄女哭著對著她媽媽大喊 我沒有,是你自己記錯了!
看著她我想起我自己了!我相信不是她的錯!
這讓我想起我之前看的一檔節目叫《我是演說家》
有一期蔻乃馨講述她為了跟她老公黃國倫在一起不惜和家人(爸爸)鬧翻。后來跟黃國倫吵架,說了跟傷人的話,還要黃國倫滾……
其實我們更應該給自己家人,自己的親人多一些擁抱,多一些愛,多一些包容。
既然在一起那么就是一種也是一種緣分。畢竟,我們沒有下輩子!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十全十美的孩子?如果不是,那你為什么又不允許孩子犯錯呢?
有規矩是很重要,但是一個懂規矩的人不代表他(她)就不會犯錯!
你也懂規矩,可是為什么還橫穿馬路?
你也懂規矩,可是為什么當著那么多人發生喧嘩?
你也懂規矩,可是為什么不系安全帶?
請你不要用雙標準!請你對待自己像對待別人一樣苛刻。
記得一句話:不知不覺,我們還是變成了我們最討厭的模樣!
不是我們變成了我們最討厭的模樣
而是你明明討厭那種人,卻非要以身試法!在不知不覺中,你自己變成了那個討厭的人!
你希望的孩子,身邊的人不要變成這樣的人,可是最后他們也變成了你最討厭的人。
其實,這不是他(她)們的錯!
當然,這也不完全是你的錯!
是我們的某些潛移默化影響了我們。
那么,我們能不能丟掉那些潛移默化的東西?我們為什么就不能丟下那些所謂的習慣?而且這些習慣還不是好的習慣?
孩子都會犯錯,為什么非要用大吼大叫?更何況那個錯其實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錯。
其實大聲吼叫其實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孩子會更煩你。
但是,孩子會潛意識里學你。你發現了嗎?
她(他)會學你,去吼身邊的小伙伴。甚至動手打小伙伴!
這是因為在孩子的潛意識里覺得這個方式肯定是對的!因為爸爸,媽媽就是這樣對我的!于是,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惡性循環!
我們一邊阻止著身邊的人,一邊自己又在這樣做著。
其實我們雖然進化了,但依舊用著最原始的方式表達著我們的情緒!
還記得一部電影嗎?“安紅,俺愛你!”“安紅,俺想你!”
對,這是電影《有話好好說》的場景,姜文演的趙小帥在高樓林立的廣場上,扯著嗓子大喊"安紅,俺愛你"。
這部電影表現了人在社會上難免有些矛盾沖突,而“有話好好說”不但是有效解決沖突的良好準則、也是共建社會和諧良方的主題。
他不在乎四周是不是圍著人,他不在乎別人怎么看,怎么講!他不在乎別人是否被打擾了,他只在乎他自己。他在乎自己此時此刻有沒有爽,有沒有暢快淋漓的去表達自己所謂的愛!
可是后來呢?瞿穎飾演安紅還是沒有跟劉信義飾演的劉德龍談戀愛了。
所以,其實吼叫沒有用,打罵更沒有用。
不管遇到什么都好好說話
最開始,我的這篇文章不叫《有話好好說》,我的這篇文章最開始叫《你的行為將會影響誰》想了好久好久,到底影響了誰?后來發現影響了很多人!
后來我突然想起這部電影,想起這個情節,閑來無事又看了遍電影。然后最終決定還是叫《有話好好說》覺得這部電影的主題很符合我想要說的。
很多家長會說 跟孩子好好說沒用
那是因為你從一開始就覺得大聲的吼叫,大聲的說話孩子才會聽。
你想想你還是孩子的時候,被父母打,被父母吼你是什么感覺。
我記得以為家長跟我說:過了那個時期就忘了當時的感受了。
我笑笑,沒有說什么,心里卻想著我以后可不能忘!
其實,不是你吼你的孩子,他(她)才聽的?而是因為你從來不去嘗試別的溝通方式!你以為這種方式最好!
你想想你對你身邊最親近的人是不是也這樣?你老公,老婆,父母。……越親近的人越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可是,對待親近的人不代表你就可以無所顧忌。越是親人,親近的人越在乎你說的每一句話,越是會把你說的每一句記在心上!越是容易被你的一句無心之言傷心許久!
對待親人,對待親近的人其實更應該有話好好說。
遇到什么問題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大吼大叫,連打帶罵的去傷害。
親人應該互相擁抱取暖,互相鼓勵安慰!而不是互相傷害。
如果孩子犯錯了,身邊的人做錯了事了,請溫柔的對他(他)說:你做錯了,這個不應該這樣,我認為這樣也許會更好……你覺得呢?其實與自己的親人,與自己親近的人溝通是最難的。你想是不是?
就像我們家的表達方式一樣,一次爸喝醉了,我明明關心他的。可是當說出來的時候,感覺就變了。
也許這就是我們家人的表達方式。雖然我很討厭,可是這就是我說的那種潛移默化。
現在的我在學著用更柔軟的方式表達我的愛,我的關心。
不管未來你遇到是誰,都請好好的和他(她)溝通。不管是你的父母,子女,愛人,戀人。甚至是陌生人!
你會發現其實換一種溝通方式其實會更好!
你會發現其實有話好好說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