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了一遍《七月與安生》。我覺得最動情的地方,是這樣的中字標題下有一行英語,寫的是“Soulmate”。
七月是安生,安生也是七月,女生的感情真的可以變成那樣。真的有變成那樣的嗎,如果有,我覺得那是偉大的友情。
電影里的細節還挺真實的,比如七月覺得蘇家明三次考試都比她只高一個名次就很有緣分。那時候喜歡一個人,真的是感覺能把ta和自己扯到一起的無論多大的事情,都覺得是上天的旨意一樣。
看電影時候開著彈幕,有人說安生搶七月的男朋友很賤,有人說安生可憐。安生喜歡簡單喜歡自由,也的確喜歡蘇家明。她沒有搶,她只是因為喜歡所以沒有拒絕他的玉墜。但是她更愛七月,所以她最先選擇了離開,成全他們倆。可是安生不喜歡解釋,不過也是,解釋也沒有什么用吧應該,誰會聽呢。
其實七月也很愛安生吧,可是是那種離不開的愛,被動的愛。愛安生不及家明多。她也清楚家明對安生有意思,明知道他不夠愛她還是一直主動地跑向家明。因為她知道安生會把家明讓給他,不爭不搶。在安生流浪的幾年里,她說“生活變得很平淡,仿佛一眼就可以看到一生”。她在內心里向往安生的自由自在,還好她最后勇敢地放了手,追隨了自己的心意,不過是遲了。安生在流浪的幾年里,知道了自己終究會疲憊。她依然喜歡著家明,依然愛著七月,孤獨的她只能從其他人對她的喜歡與愛中得到安慰。命不好,但是最終卻得到了好的結局。安生敢愛敢恨,敢于放下,也是我很向往的那類型人。很酷。很帥。但其實心里也很苦。而蘇家明,他喜歡安生,也喜歡七月,可是他喜歡的都不夠。他貪婪地享受著被愛與被喜歡的感覺,可是誰又不喜歡呢,不過最后,他得不到其中的任何一個,也許還是愛,畢竟感覺沒有辦法控制,可是,失望到一定程度,就再也無法把愛付諸于行動了,永遠只會變成一種感覺。一個談到了臉上會有微笑的名字罷了。這三個人,都是愛自己的,只是醒悟的時間不同,程度不同。誰不自私呢,但自私又有什么錯呢。
可是現在不明白,這個故事想要傳達的是什么。是單純地講述了一個,可能基于現實之后加上自己的夸張和想象的故事嗎。還是告訴我們人最后都是要愛自己的道理呢。還是提醒我們去思考這樣的事情,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呢。噗嗤,沒辦法避免的吧,也沒辦法作出理性的思考的吧,人只有自己走到那里,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才算成長吧。別人終究是徒勞。很多事情就算知道結果,也還是會去做,就像你直到死亡也還是會活一樣。不過,大多數人都喜歡看故事的吧。